▲新闻截图。


前几年备受关注的“格斗孤儿”,如今有了新的音讯。

    

三年前,一段大凉山“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冰冷的八角笼内,两个少年在凶狠地对殴,他们目光凶狠,拼刺激烈,拳拳到肉,被欢声叫好的成年看客围观。这段视频刺痛了公众,曾激起强烈的舆论争议。

    

事后,人们对他们是继续留在成都的俱乐部发展特长“改变命运”,还是回乡接受教育争论不休。最终,在争议声中,25名孤儿陆续被接回各自的家乡。

    

三年后,他们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当年受关注度最高的孩子阿杰,已经成了省“拳击冠军”。

    

据红星新闻报道,当年被接回大凉山的孩子,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在凉山州越西县,12名“格斗少年”被安排到了当地最好的小学。他们除了每月能领到810元孤儿救助金,有的孩子的家庭还享受低保。

    

除此之外,他们的“武功”也没有“荒废”。在双河小学,设有专门的“体教结合班”,从小开始培养体育特长生,中学可升入泸沽中学就读,泸沽中学是凉山知名的艺体特色中学,学校拳击队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2017年8月,格斗“孤儿”哭成泪人不愿离开。图据“局面”视频截图。


阿杰现在就是泸沽中学的学生,2020年8月,他一举夺得四川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的“冠军”,还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称号。

    

既兼顾了文化课教育,又能继续培养特长,阿杰的例子证明,回到家乡依然可以成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早些时候,他们的故事引发巨大争议,舆论的聚焦点主要还在“贫困”和“教育”上。贫困便难有优质的教育,而教育水平低下,便难以突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当年凉山的贫困和教育薄弱的现状,让很多人不看好这些孤儿们回乡后的未来,反而认为他们留在俱乐部靠一双拳头拼杀更有希望。

    

但是,这样的逻辑闭环,被精准的教育扶贫打破了。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凉山州大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建成了“精准到人”教育资助体系。

    

此外,还开展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推行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计划,实现资助体系全覆盖;发展学前教育,发展“一村一幼”等等。

    

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2020年,凉山州开办“一村一幼”2894个。全州在园(点)就读的学前儿童达到28.03万人,比2013年提高了近50%。2013-2020年补充教师11504人,增幅达33%。

    

当年的“格斗孤儿”们有这般好的发展光景,或许只是大凉山区教育整体精准扶贫成果展现出的小小一角。他们原本要靠双拳搏杀出的未来,有了教育和扶贫的托举,如今更加广阔和有选择空间。

    

不仅仅是格斗少年们,这股教育的春风,也会惠及更多的孩子,让他们有了更可期的未来。身处大凉州的深山之中,他们的未来相比同龄人本就多了坎坷。在此我们也乐见,教育扶贫这双“手”,能托举得更加持续、坚定而有力,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让大凉山区更彻底改变贫弱的面貌。


和生(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