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新京报网 。


自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火爆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现象级事件。据央视财经报道,令人意外的是,“新基民(即新开户的基金持有人,延伸于新股民)”中年轻的90后成了主力。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

    

该现象被聚焦后,迅速引发了网络热议,成了热搜话题。有的报道特别指出,“对于“新基民”来说,基金不仅是一种理财产品,也像是一种社交工具。年轻人曾经在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变成了基金”。还有些舆论认为,虽然这些新入市买基金的投资者普遍有风险意识,但仍存在缺少独立判断能力的问题。

    

聊基金理财是这届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

  

在散户比例很高的中国股市,从来不缺“公园股评家”、“民间巴菲特”的表演舞台,“银发一族”老股民晨练之后谈股经,在很多公园里都存在,从没有社交媒体的BP机时代开始就是如此。因此,90后投资者进场、社交话题围绕股市展开,也很正常。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提醒年轻人要谨防成“韭菜”,确实有必要。可也要看到,虽说是年轻人,90后也都已进入“奔三”的行列了。从聊明星八卦的天真岁月,到参与投资理财的人生经营,也是这届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

   

从现实看,相比多年活跃在股市、几经沉浮终不悔的“银发股民”,90后投资者显然更为理性务实、风险意识更强。

    

选择基金而不是直接加入散户大军,恰恰是“孩子们”具备风险意识到表征——此前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对90后群体的调研显示,6成90后对股市风险比较担心,担心被“割韭菜”,表示不会炒股,会选择购买基金、债券等相对比较稳妥的理财产品。可见,比起永远在路上的股市“老少年”们,90后的心态反而更为老成。

   

90后“新基民”们终究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很多“新基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一味追逐白酒、消费以及新能源等重仓高热度行业的“爆款基金”,更依赖于朋友或者网络大V的推荐来买入,存在不小问题。这一观察也颇有见地,理应引起90后““新基民””的重视。

    

事实上,对不少炒股者来说,多年来的教训就是散户过度自信、迷信各种“消息”,而不是信赖专业机构的专业水平,反复出现散户斗机构屡败屡战的案例。一些“积极营业”的投机型散户,却成了助长机构投资者投机风气的最佳陪练,这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并无任何益处。毕竟,引导、鼓励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意图,就是提升股市的专业化程度,而不是鼓励“民间巴菲特”们做孤胆英雄。

   

▲图源央视财经《整点财经》。


因此,90后“新基民”选择基金作为资本战场的“新手村”,更应该加强对行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发展前景的研判,避免在新闻炒作中“乱花渐欲迷人眼”。

    

根据历年的高考录取率推算,90后群体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至少在30%以上,受教育程度和学习能力、判断力之间无疑成正比。因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90后群体显然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这无疑也是他们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根基。

  

一言以蔽之,资本市场的健康水平与投资者的素质息息相关。中国股市长期存在散户比例过高、投机性过强的问题,这和此前一些股民的年龄结构、整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风险意识更强、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轻一代投资者进场,是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该乐见其成。

    

当然,乐见90后“新基民”入市,并不等于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轻易涉足投资圈。即便是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基金投资,股市风险仍然不可小觑。想要“躺赚”的轻率入场是会付出代价的,然而,即便存在这样的风险,一代代投资者还是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90后投资者也逃不过一番历练。

  

□关不羽(专栏作家)

 

编辑:陈静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