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过年不回乡的商户们。新京报记者 王巍 拍摄 耿子叶 制作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 王巍)临近年关,在北京八里桥批发市场零售大厅,猪肉档口前年味十足,成排挂的鲜肉比平时多了一倍,大厅广播通知,商户注意查收新冠疫苗第二针接种信息,按照通知时间及时接种。八里桥批发市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市场里有2000多商户,大多数商户都来自外地,每年临近春节,许多商户都会返乡过节。今年由于疫情,市场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许多商户选择留京过年。

 

八里桥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当地市民和就地过年打工人日常供应,在春节期间,市场将坚持正常营业,全员停休保障供给。截至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市场里留下来过年的商户明显比去年多,去年同期从业人员回乡过节有近800人,今年只有150人返乡,其中还包括已经回家的商户。

 

九江卖肉一家人:在北京过年也一样

 

记者在走访八里桥批发市场时了解到,商户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在市场周边租住。来自江西九江的苏港一家人,在北京卖猪肉20年,考虑到今年过年不回家的人多,一家人打算坚持营业,让留京过年的人来市场也能买到肉吃,吃好年夜饭。

 

苏港今年31岁,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通州话,“吃什么您老爷子?”“来20斤的。”“好嘞,我先给您剃上。”一边招呼着顾客,剔骨头、削边角、称重等动作一气呵成,按照顾客的要求,25斤肉一半搅馅,一半留着炒菜。

 

苏港来自江西九江的农村,最初是父母经营摊位,如今苏港和爱人也加入了这个小档口。摊位的面积不大,在早上十点多的客流高峰期,四个人忙而不乱。苏港告诉记者,年底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现在市场里年味十足,快过年了谁家不得买点肉吃。”摊位上平时一天能卖出10多头猪,现在一天就卖出20多头。

 

在苏港13岁那年,他跟爸妈来到了北京。在苏港的记忆中,小时候过年,村里有舞龙、放灯的习俗,每年过年舞龙队伍都会从村口出发,挨家挨户串门舞龙,非常热闹。由于生意忙等原因,近年来,苏港一家人也开始在北京过春节。往年,一家人在北京过年,也会到周边逛逛公园和庙会。今年情况特殊,他们决定少出门走动,仍然坚持营业。苏港告诉记者,北京其实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过年回不回家都一样,哪里都是家。”

 

承德卖水果夫妇:一年没见很想闺女

 

来自河北承德的赵亚光夫妇,在北京卖水果10多年。今年,夫妇俩没能按照计划和兄弟姐妹父母一起团聚过年,赵亚光和丈夫之所以选择留北京过年,用她的话说就是为了“给国家少添点麻烦。”

 

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里的水果摊位生意并不好做,6月中旬北京暴发疫情后,713日八里桥批发市场停止零售,1028日实行批零区域分开,这才正式恢复零售业务,“这段时间,顾客进不来,生意也不好做。”赵亚光说,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现在只是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生意能逐渐恢复好起来。

 

说到过年回乡这个话题,对于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多少会戳中心头的伤感。50多岁的赵亚光说起一年没见的女儿,忍不住哭了。赵亚光说,女儿在呼和浩特上高中,去年正月返校时,在当地隔离14天,暑假时,北京疫情暴发,闺女没能回来,国庆节休息八天也没能来北京,现在放寒假了,闺女也回不来。今年春节,父亲留在承德,母亲在呼和浩特,夫妻俩在北京,赵亚光期待疫情过去后和家人的团圆。

 

上午十点多,摊位生意有所起色,赵亚光给顾客介绍香橙、挑选货品;丈夫推车上货、帮顾客送货,两个人分工有序,忙起来也就顾不上想家了。

 

延边卖菜姐妹:年三十那顿饺子一回没吃过

 

来自吉林延边的赵先红和妹妹,在市场经营着一个蔬菜零售摊位。一上午,姐妹俩手头的活就没停下,有顾客的时候,给顾客挑菜、撑袋子、称重;没有顾客的时候,摘菜、分装、码垛。

 

赵先红今年55岁,头发有些花白,一边为顾客挑菜,一边介绍价格,“小葱一块五一两,要来半斤给块钱。”今年是赵先红在北京卖菜的第19个年头,像往年一样,赵先红和丈夫今年春节不回乡,留在北京过年。

 

2002年底,为了给女儿看病,赵先红经妹妹介绍,也来到八里桥批发市场做起了卖菜生意,妹妹和妹夫干批发,赵先红和丈夫干零售。不过,刚来北京不到一年,赵先红被查出乳腺癌,为了做化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2006年,丈夫得了脑血栓。这些年,一家人为了和疾病抗争,欠下了许多外债。

 

赵先红告诉记者,这些年过年从没回过家,家里父母公婆都不在了,老家的房子也在来北京的时候卖掉了。往年大年三十,赵先红也会在市场营业半天,当天的饺子从没吃上过,“从市场回家实在太累了,顾不上包饺子,都是第二天才能做顿饺子。”

 

赵先红告诉记者,这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市场管理员对家里的帮助很大。自己和丈夫文化程度不高,能在市场谋一份工作很幸运。经过手术,赵先红的身体恢复得很好,现在丈夫在家休养,自己和妹妹在摊位上经营蔬菜生意。2016年,赵先红和丈夫还清了所有的外债,日子也越过越好,“多亏了市场的人照顾我们,我永远都忘不了他们。”

 

妹妹赵先芬比赵先红小4岁,夫妻俩今年也不回家过年。赵先芬说,“儿子一家人和亲家母都在秦皇岛,前两天孙子还打电话问奶奶回不回来呀,我说不回去了。”

 

信阳卖肉“西施”:网上给孩子买了新年衣服

 

同样不回乡过年的,还有来自河南信阳的李珍夫妇。33岁的李珍,虽是市场上比较年轻的商户,但也卖肉小十年了。在两人小小的猪肉摊位,大多数都是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老顾客。

 

尽管每天在摊位前忙碌,李珍依然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最早时,李珍的父母在北京卖肉,怀孕期间,她来父母的摊位帮忙,“当时看别人卖猪肉都能挣钱买房,我想我也可以。”李珍说,没想到这一干就坚持了下来。

 

现在,李珍和丈夫已经有三个孩子,孩子和公婆都在老家信阳的县城里。往年过年,李珍和丈夫都会回家陪孩子和老人一起过年,今年由于疫情,两人决定留在北京。不过,李珍已经早早地给孩子们准备了新年衣服。李珍说,现在网上购物方便,不管回不回家,都给孩子们买新衣服。

 

“其实还是很想回家过年的,毕竟孩子在家里,牵挂就在家里。”李珍告诉记者,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这几天,今年不能回家,心里也没了盼头。不过还好,父母和几个亲戚今年也都留在北京过年,年三十可以跟父母一起吃年夜饭。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影 王巍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