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程维妙)在已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今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市人大代表、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瑜晓1月25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从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一边搭场景、 一边推项目。


怎么“搭场景”?刘瑜晓称,以培育消费供给企业为抓手,一类是消费类主体企业,多支持注册在北京的旅游类、消费类企业;一类是消费金融类公司,如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等。


“比如我们去外地旅游,打车、买景点门票等,消费数据是贡献给当地的,相当于北京的消费流出。如果北京市扶持本地旅游公司,整合外地旅游资源,一站式打造北京市民旅游的衣食住行游娱购,既能方便北京市民旅游出行,又能实现消费(收入)在本地、税收在本地。”他进一步阐述为何建议扶持消费供给企业。


“推项目”则是指引导和推动一些消费项目。他举例称,如“夜间经济”项目,此前曾在2020年规划里提过。“夜间经济实际上是社交经济,年轻人和职场人士往往白天很忙, 晚上才有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可以针对这些人群的行为喜好推出精细化的场景类消费项目,拓展夜间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刘瑜晓指出。


搭场景、推项目都是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的做法,刘瑜晓建议同时从需求侧加强管理,建设“信用北京”,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发挥企业、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组织的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消费环境,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各项合法权益,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后顾无忧。


刘瑜晓表示,当前北京整体消费的现状是:来源相对固定、消费总额较大、但消费流出多,所以要想办法提升消费总量和在京消费量。对于为何消费流出多,他分析称,如大型综合性互联网平台中,只有京东是在北京,其他平台分布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北京市民在这些平台上网购,实际上数据贡献给平台所在地了。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消费占GDP比重,就要增加消费总量、开源节流,进 一步来说,就是要增加供给和做好需求侧管理、供给侧改革。”刘瑜晓表示,北京提出的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等,对于未来拉动北京市消费很有助益,是立足当 下规划长远的举措。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摄影 侯少卿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