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索鲁用自己的19本游记告诉我们,他的人生旅途永远不会停止。


1941


4月10日 保罗·爱德华·索鲁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梅德福。


1963

作为志愿者前往马拉维。但因为帮助马拉维总理的政敌逃往乌干达,从而被驱逐出境,被马拉维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分子。


1975


《火车大巴扎》(The Great Railway Bazaar)。保罗·索鲁出版的第一本游记。


1979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The Old Patagonian Express)。从北美洲抵达南美洲,途中更换了22种不同型号的列车。


1983


1983年 《英国环岛之旅》(The Kingdom by the Sea),沿海岸线环绕英国。


1985


《日出与海怪》(Sunrise with Seamonsters),收录了当时保罗·索鲁在近二十年的空余时间完成的短途旅行游记。


1985


《帝国之旅》(The Imperial Way),与美国摄影师史蒂夫·麦卡利合著,乘火车穿越印度。


1988


《在中国大地上》(Riding the Iron Rooster),搭乘绿皮火车游历中国。


1992


《太平洋的逍遥列岛》(The Happy Isles of Oceania),更换了火车的旅行方式,在新西兰、库克群岛、复活节岛、汤加等太平洋岛屿间畅游。


1995

《赫拉克勒斯之柱》(The Pillars of Hercules),在18个月的时间内游历了环地中海的17个国家。在旅行中,保罗·索鲁坚持不搭乘飞机,回归火车旅行。


1996


与V.S.奈保尔的矛盾激化并彻底公开,双方开始了一场持续十五年之久的文学敌对。在萨尔曼·鲁西迪组织的文学活动上,索鲁公开抨击奈保尔,在两年后出版的书中,保罗·索鲁将奈保尔描述为一个纯粹的厌女狂。后续几年的所有文学活动,主办方都不得不设法让两人保持距离。直到2011年,两人在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组织的文学会谈中握手言和。


2002


《暗星萨法旅:非洲大陆的旅行报告》(Dark Star Safari),“ Safari”在斯瓦西里语中意为“旅行”,在撰写本书前的三十五年前,保罗·索鲁曾短暂游览过非洲,时隔多年后再次踏上非洲大陆,他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上的社会状况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008


《前往东方之星的幽灵列车》(Ghost Train to the Eastern Star),可以视为保罗·索鲁第一次长途旅行的复刻。他再次从欧洲搭乘列车,横跨亚欧大陆,最终抵达印度与东亚地区。


2011

《旅行之道》(The Tao of Travel),对旅行文学与之前著作的总结性作品。


2013


《前往非洲丛林的最后一趟列车》(The Last Train to Zona Verde)。保罗·索鲁再次造访非洲,此时的他已经82岁,患有痛风,在旅途中要忍受非洲不如人意的卫生条件。然而,索鲁依然选择前往尚未被开发的非洲原始地带,对于非洲国家正在开发的“贫民窟中的旅游业”,索鲁非常厌恶。为该书取名为“最后一趟列车”,也隐含着作者本人的悲观情绪,曾经那些在作者眼中翠绿而美好的自然环境正在非洲大陆上消逝。


2015


《美国深南之旅》(Deep South: Four Seasons on Back Roads)。兴许是身体条件的原因,保罗·索鲁在这个年纪终于选择游历本土。由于对自身所处社会与文化体系的了解,《美国深南之旅》的描述中非常少见地出现了对美国政治家、历史、文学与艺术家的章节。


2018


2018年 《风景中的人物》(Figures in a Landscape: People and Places)。 转向写作评论的一部作品,也是保罗·索鲁最新的论文集。


2019


《在蛇的平原上:墨西哥之旅》(On the Plain of Snakes:A Mexican Journey)。再次动身踏上旅程,前往墨西哥。之前保罗·索鲁游记的主要特征是偏爱与旅途中遇到的陌生人随机交谈,但这本最新的游记更具有目的性,索鲁采访了墨西哥工人与生活在北部边境的居民,描写美国边境巡逻警察和边境居民之间的微妙关系,还参加了一场墨西哥的政党会议,进而探讨近几年矛盾激化的移民问题。


编辑|张婷 宫照华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