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张健:基层的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培养专业化的队伍


新京报讯(记者 沙雪良)春节临近,返乡团圆是很多人的选择,农村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疫情防控是全国的防控重点,也是北京的防控重点。


本次北京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张健提出,城乡接合部地区环境复杂、任务繁重、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治理水平更严峻的考验,建议以村民自治组织集体民主决策的方式,确立起一套因地制宜的常态化管控制度,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年轻化、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构建起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体系。


市人大代表张健。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人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

 

新京报:是什么让您关注城乡接合部疫情防控问题?


张健:我长期在朝阳区金盏乡农村工作,这里是城乡接合部,疫情防控有着不同于城市社区和其他农村地区的特点。现在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我认为应该针对城乡接合部的特点,加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机制。

 

新京报:今年冬天以来,尤其是近期暴发的农村地区聚集性的疫情,让我们开始聚焦农村、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疫情防控。城乡接合部的疫情防控,与其他区位有什么不同?


张健:城乡接合部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多年缺乏规划设计和规范管理,造成村庄整体布局不规整,大小街道也不整齐,出入口较多封闭起来难度大,房屋结构多样安全水准参差不齐,房屋出租多,流动人口多,村内硬件配套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匀,总量也不够。


从管理方面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人才储备少,且年龄普遍较大,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由于产业发展不足,导致集体经济收入下滑,收支平衡比较困难,村庄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也受到了制约。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密集也是广泛性问题,人多了,情况也随之更复杂,更加加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新京报:具体来说,会带来什么管理问题呢?


张健:就人口流动大来说,随着这两年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城乡接合部会有一些企业陆续搬离,一些人也会随之离开;与此同时,周边会落地一些新业态,比如商场之类的服务业,又会有一些人来到村里。这种持续的人口流动,加大了基层的管理难度。


我们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既要严格管理、防控到位,又要兼顾居民出行、生活便利,这需要有准确的底数。对于人口管理,村里有一本人口大账、房屋管理大账,我们以户管房、以房管人。可是近两年,这个账本每个月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很容易导致底数不清,管理和服务做不到精准。加上村民自建房屋的结构、标准不一,村里的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就很容易产生问题和矛盾。

 

新京报:城乡接合部是不是也像农村一样,大家比较爱串门?


张健:是的,邻里走动比较多,这是很好的传统。我们基层工作者也经常走街串户,了解民情民意。

 

新京报:这种走动频繁的特点,在疫情防控中也是难点吧?


张健:对。河北农村的这次疫情,部分就是通过婚礼、葬礼过程中的人群聚集发生的。这种人口的大规模聚集,很容易加剧病毒的传播。


不过,在北京的城乡接合部,这类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我担任5年党总支书记的东窑村,多年前就实现婚丧嫁娶在村礼堂举办。礼堂有场所,也提供厨房、水电及人员服务,村民提前报备,村民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可免费使用礼堂场地及设备设施。这有助于移风易俗,避免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也有助于疫情防控。

 

新京报:以东窑村为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张健:虽然疫情是第一次遇到,但应急机制我们是有的。去年除夕前一天,我们村接到命令,当天村所有员工停休。我们立即按照房屋、户籍和流动人口信息,对人群进行分类管控。村里有10个网格员,一人包25户,负责与村民沟通、采集居民意见、建议,作为管理手段纳入日常防控中。村出入口合理进行关闭,只保留两个保证正常出入,公共活动区域也进行调整,刚需的必须开放,将不必要的容易造成传播到区域进行关闭,超市保留两个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所需,对所有公共区域定时消杀。通过这种控制人员流动、控制活动区域,严格控制出入口的管理,在初始阶段运用应急处置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常态化防控是对基层治理更严峻的考验

 

新京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还能继续沿用这些防控措施吗?


张健:这一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中,社区、村在充分挖掘人力物力资源,使出洪荒之力,但在不同时期还是出现了人财物缺乏的现象,导致大家持续加班加点,影响工作状态和效果。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应急机制中的部分措施可以沿用,但有的需要调整,这是对基层治理更严峻的考验。我理解,要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在硬件、制度、防控体系及人力方面进行一系列安排。

 

新京报:具体来说,有哪些建议?


张健:具体包括管理制度、人员队伍等几个方面。制度方面,农村地区各村都有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可以通过民主决策采纳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我的一个建议,就是要通过民主决策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疫情常态化的状态下对居民日常行为和生产生活进行约束。队伍方面,应急状态下,有市、区、乡下派干部补充,常态化阶段不太可能再依靠外援,我认为,应该扩充疫情防控人员队伍体系。要形成规范化、专业化、高素质,就需要有能力、讲奉献、相对年轻的人才加入其中,但目前农村干部工作人员队伍中优秀的年轻人非常少。农村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做好规划和长期的积累。可以尝试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吸收人才来补充到管理人员队伍中,来提升和加强农村干部管理人员队伍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另外,物资储备方面也要进行计划性储备,包括口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物资,还包括日常村内正常开展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都应做好计划性储备。


在专业防控方面,东窑村还有一个卫生站,由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和管理,平时保证两个人在岗,在方便居民拿药和看小病的同时,疫情期间可以发挥哨点作用,也可以直接联系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好的执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防控的任务。

 

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助根本解决问题

 

新京报:城乡接合部是从农村过渡到城市的过渡形态,从长远看,如何提升其疫情防控水准?


张健:这个问题非常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的疫情防控。实际上,城乡接合部整体的发展和提升才是解决各类问题的根源,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到了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产业。城乡接合部地区发展起产业,特别是集体经济产业,就能创造更多的收益和就业岗位,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居民就能获得稳定收入,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了依托,农民有了生活保障和发展的机会,再配合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政策,用更好的保障替代依靠出租房屋维生的现状,一些制约城乡接合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社会问题也将解决。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摄影记者 吴江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