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不少行业的发展都蒙上了阴影,但密云区穆家峪镇上峪村的养蜂人刘金良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往年翻了一倍。

 

1月15日,刘金良和密云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学甫来到新京报“幸福大街对谈”节目,聊了聊密云的养蜂产业。

 

蒋学甫说,2021年密云区将推动蜂业与旅游、农业、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蜜蜂小镇和悬蜂谷,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收入的增加。“2021年计划再发展5000群,密云的蜂业还有5万群左右的发展空间,这个空档要尽快补上来。”


1月15日,密云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学甫(左)与养蜂青年刘金良对谈。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戴着口罩抓生产,蜂农收入翻番

 

“过去一年,你养蜂的收益怎么样?”一开始聊天,蒋学甫就关心起蜂农的收入来。

 

刘金良说,2020年,他们生产了10吨蜜,都是按照高标准生产的天然成熟蜜。去年他家收入38万余元,近乎翻番。“养蜂养好了,真的是能让我家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一个直观的改变。”去年他们生产的“京荆花”荆条蜜还参加了中国蜂产品协会举办的“国民好蜜”评选,获得了金奖。

 

受年初疫情影响,蜂农采购蜂机具时,遇到了交通上的限制,线下零售生意也冷冷清清。刘金良脑筋转换很快,他利用电商、抖音带货的方式,让密云的蜂蜜“触网”销售。

 

“去年从春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动员蜂农,一方面做好防疫,一方面要按照节气抓好生产,整体上,密云区蜂业收入还是很可观的。”蒋学甫说,随着疫情的出现,消费者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蜂蜜能够提升免疫力,恰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蜂农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2020年,密云区的蜂业综合收入约为1.3个亿,比2019年增长了19.3%。从事蜂业生产的合作社收入约5000多万,蜂农的收入达到7000多万。

 

开着房车赶蜂,不再风餐露宿

 

刘金良是上峪村的“蜂二代”,老一代养蜂人的辛苦,他全看在眼里。不过,在技术的推广和区里扶持的帮助下,刘金良的养蜂事业要比父辈轻松不少。2019年,刘金良在密云区政府的扶持下采购了养蜂房车,成为北京第一批“开着房车去赶蜂”的人。

 

房车赶蜂,可以把蜂箱固定在车架上,省去了搬运装卸的工作。养蜂人还可以在房车里吃住,转场时不用再搭帐篷风餐露宿。养蜂车在密云周边“小转场”,还能增加采蜜的时间和蜂农的收入。

 

这辆房车25万元,密云的惠农政策补贴了12.5万元。

 

蒋学甫说,这几年,密云区抓蜂产业发展,推广了新的养蜂技术。“你父亲是老养蜂户,过去一个人养七八十群蜂,老人家累得够呛,现在用了多箱体技术,能轻松养到200群。”

 

刘金良对此深有体会,“多箱体养殖技术直接刺激了蜂农增产增收。拿我家举例,2020年单箱蜜蜂产的蜂蜜均产量达到76斤,最高产量达到126斤,而且都是全封盖的成熟蜂蜜,相比传统的养蜂方法,产值产出高出一倍。”

 

“蜂王的选育”也是密云发展蜂业的重点工作。刘金良每年可以免费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种王,“区里每年大概给全区蜂农提供2000只蜂王,我们不用到外面去采购,实现了蜂种的优良化和本土化。”

 

蜂农尝到了技术的甜头,都希望能多尝试和应用一些新科技。蒋学甫说,目前密云和全国七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技术交流合作,要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蜂农养蜂的科技水平。“小蜜蜂要跟大科技结合起来。”

 

市民被密云水库边的蜜“圈粉”

 

2020年,密云区打造了“密云蜂业”品牌。蜂蜜拿到北京城区销售,市民一听说密云水库边儿产的蜜,都说“错不了”。一些市民买了一次之后被圈粉,成了密云蜂蜜的回头客。

 

蒋学甫坦言,市场上的的蜂蜜品种很多,一些消费者认新西兰进口蜂蜜,它的销售价格也很高。“其实咱们回过头来看,国内的蜂蜜缺乏产品标准和生产标准。”

 

他说,密云这两年在建立自己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标准。2021年,密云还要把蜂业作为特色产业、标志产业和富民产业,继续推动。“咱们蜂农自己也提出来口号,叫‘我们只生产天然成熟蜜’。”

 

“天然成熟蜜,就是全封盖状的。”刘金良解释说,蜜蜂从花上采了蜜之后,把很稀的花蜜装到蜂巢里面,经过蜜蜂10多次酿造之后,蜜蜂认为达到符合它的标准了,它再用蜂蜡进行封盖存储,就好像打粮之后要晒干才能放到粮仓存贮。

 

“以前,蜂农取蜜不会等这么长时间。现在从我们蜂农角度来讲,也确实想生产这种优质的蜂蜜。我听说密云今年做了一个当地蜂蜜的采样、化验,很多营养成分高于国标。其中有一个指标叫淀粉酶值,高于国标四倍以上。”

 

蒋学甫说,将来,密云还要推出王浆、花粉、蜂胶、巢蜜等各种品类的优质产品,让它们在国内和国际上也能获得金奖。

 

蜜蜂小镇让市民体验蜂疗蜂食

 

在密云,小蜜蜂正在形成大生态。近几年,密云正在陆续把蜂业和旅游、健康、农业增产结合起来。

 

蒋学甫说,密云之所以能养蜂,因为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理想的栖息地。20年前濒临灭绝的中华蜜蜂种群在密云已恢复到1.5万群。反过来,蜜蜂授粉直接推动了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密云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比如原味儿西红柿,就是通过蜜蜂授粉实现的品种的优化。授粉的西红柿和不授粉的相比,口感完全不一样。”

 

对于蜜蜂和旅游业的结合,刘金良很期待,他觉得,旅游也能帮蜂农把蜂蜜销量提上去。

 

蒋学甫透露,密云将在白龙潭附近建设蜜蜂小镇,打造蜂文化体验、蜂疗、蜂宴相结合的项目。“发改委和国家林草局已经批复了,目前在做前期的推进。密云还有一万多群的中华蜂,冯家峪还在崖壁上挂了600多个蜂箱,称为悬蜂谷,这就是回归到自然状态来发展蜂产业。”

 

他说,蜂毒可以用药,蜂疗可以治疗疾病,蜂产业带动性强、外延宽,密云正在积极推动,使蜂产业和相关产业结合发展。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影记者 王飞

视频记者 周博华 郭薇 陈超

编辑 陈思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