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绿茶


很多人好奇韦力一年出十来本书,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个疑问我也问过他,他谦虚地说这是很多年的积累,刚好在这一年出来了。但连续几年,每年都出十来本,这就说不过去了,不管是不是赶上了,总量摆着呢?

 

在读过包括“觅系列”“书楼系列”“琼系列”“书店系列”等十几二十本韦力的书后发现,韦力每一次寻访的路径在不同书里会形成有形的关联,比如一段寻访之旅,既寻访“觅系列”中的古人遗迹,也顺便走访了几个书楼或书院,同时过访了途经城市的旧书店以及这个城市里的藏书家或文化人的书房等等,这样对照着看,一年出那么多书的“秘密”就显出端倪来了。

 

和韦力熟的人都知道,他是很自律的人,更是很讲效率的人,一切为了他的“古书”,其他方面尽量能省则省。早些年,他是很低调的人,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更不愿意接受拍照。不是在访古,就在访古的路上。

 

历经很多年资料梳理,储备了海量的寻访文献,为自己的人文寻踪做精细的规划和路线分析,力争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寻访到最多的古迹。就这么寻啊访啊,很多年,积累了海量的寻访日记。

 

在经历2013年腿受伤的生死考验后,韦力的寻访之旅有所收敛,但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生命无常的体验让韦力越发珍惜时间,进入“井喷式写作”,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把历年的寻踪之旅一一成书。

 

他心中有一张蜘蛛网式的寻访地图,涉及规划中的十几个寻访系列,“觅系列”就是十二套体量的规划,包括有经学、理学、文学、诗词、宗教、历史、艺术等十二条主线中的人物和遗迹。还有书楼系列,藏书家墓系列,官书局系列,书院系列等等,每到一个地方,连带着把不同系列中的不同人物全套进来,一网打尽。随着寻访网络的扩散,又扩展出很多副产品,如旧书店系列,书房系列等。

 

随着书越出越多,韦力的曝光度也越来越高,进而被不同编辑“拉下水”,频频在媒体和书店出台,原来那种滴水不漏的矜持,漏得滴水不剩。这些年,韦力变得越来越忙,各种活动和会议邀请不断,于是他把这些活动安排和寻访有效结合,借由活动和开会之机,同步开展寻访之旅,一举多得。

 

2016年,是韦力著作出版的分水岭,那一年出版了四本书,分别是《觅宗记》《鲁迅藏书志》(古籍之部)《书魂寻踪:寻访藏书家之墓》《古书之爱》。尤其是《觅宗记》,开启了大部头“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并且,这本书的销量和影响力都很大。在此之前,韦力大概一年一本的频率,在此之后,韦力就保持了一年九本以上的速度了。2016年之后,“韦力出没”成为常态。

 

韦力最新作品《会海鸿泥录》,就是一本“会书”,收录了他自2015年至2019年参加的关于书的会议记录,从中更清晰看到他借由开会之机开展的系列寻访之旅。读这本书,特别突显韦力“贼不走空”的本性。

 

《会海鸿泥录》,韦力著,中华书局2020年12月版。

 

书中,有几次会议我也参与其中,就拿青岛之行来说吧。

 

青岛出版集团邀请韦力去青岛做我策划的《书楼觅踪》活动,时间是2017年9月22日,这个时间是韦力敲定的,因为这个时间段他安排了一系列前后脚的会议和寻访。

 

此前两天9月20日,先去沧州参加“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并做了“明代版本琐谈兼谈藏书与读书”,21日上午在沧州书城做新书分享会,下午赶去青岛。在青岛两日,除了参加青岛书城《书楼觅踪》新书活动,同时,采访了薛原的“我们书房”和马一的“我们书店”,其间还在青岛出版集团大楼里,参加了“《青岛市全民阅读蓝皮书》专家研讨会”。

 

以上两个会的实况,都记录在《会海鸿泥录》中。另外,薛原的“我们书房”将会收录于《上书房行走》中,马一的“我们书店”收录在《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中。短短这几日,就妥妥的四篇文章。

 

离开青岛,我们又去了济南,当晚,到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那里的“校经处”和师生们交流。第二天,我在济南逛书店,他则在济南古籍书店采访并会书友,济南古籍书店一文收录于《书店寻踪:国营古旧书店之旅》中。在济南我呆了一天先回了京,他接着在济南周边展开寻访之旅。

 

再举个例子。

 

2017年10月27日,韦力要到萧山图书馆参加“来新夏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会”,提前一天26日到萧山,请萧山古籍印刷厂张国富董事长安排人带他先寻访两处萧山区内的藏书楼。然后,晚上到酒店报到。

 

在来新夏先生三周年纪念会现场,跟来先生夫人焦静宜老师约了将来去天津拍来先生书房“遂谷”。上午参加完来先生纪念会,下午就约了浙江图书馆徐晓军馆长去富阳参观一家手工造纸作坊。晚上再赶到诸暨参加10月28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

 

富阳造纸作坊有没有单独撰文不知道,反正来先生纪念会和读书年会两篇会议实录已经撰文,收录于《会海鸿泥录》。读书年会期间,又约了绍兴的方俞明先生,带他寻访几座诸暨藏书楼遗址。萧山和诸暨的几个藏书楼寻访文,则收录于《书楼探踪·浙江卷》中。

 

11月4日至5日,又到宁波参加浙江书展的活动和天一阁讲座。之后,又跑到我老家温州,走访乐清郑金才的“桃园书院”和方韶毅书房“半亩方塘”,桃园书院一文收录于《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中,半亩方塘书房将来想必会收录到《上书房行走》第二部中。

 

这就是“韦力效率”,青岛、济南两地,五六篇甚至七八篇文章就出炉了,论字数半本书就有了。浙江这一路下来,又是半本书。按这个节奏,一年十本书,也就好理解了。

 

这本《会海鸿泥录》,共收录了五年来韦力参加的32场书会,其中,20场为古籍及相关会议。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私人藏书家,韦力在古籍圈的影响力自然不可忽视,所以,古籍相关的重要会议,“韦力出没”更是自然。

 

都说古籍是寂寞的事业,只有少数人从事这项高大上的学问,但看韦力的会议实录,感觉古籍圈好不热闹,各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都有古籍研究院、所,还有大量从事古籍鉴定、研究的教授、研究员等,民间更有数量庞大的古籍藏家,各种类型的古籍展、古纸展、古籍艺术展、活字展、稿抄校本展等等此起彼伏。比起来,我每年参加的好书评选或新书活动反而显得很冷清呢。

 

每次读韦力的书,总觉得他像某个人,但就是想不起来像谁。读完《会海鸿泥录》,突然想起来一个人——韦小宝。他俩像。不单单因为他们都是韦家人。

 

韦小宝是不是很跨界。不会武功,却是《鹿鼎记》中的头牌;不是太监,却混入宫中和康熙玩,并伙同小皇帝擒鳌拜;不是和尚,却被派去五台山,陪顺治爷玩;不玩古籍,却鬼使神差拿到全套八部《四十二章经》;没有复明理想,却成为天地会陈近南徒弟,坐上青木堂香主位置;金庸大侠笔下的韦小宝几乎无所不能,身边更是美女如云,最后携七位夫人归隐过神仙日子。

 

韦力是不是也很跨界。一会儿在古籍圈和不同藏家、目录学家、馆长们开会;一会儿跑去金陵和陈子善、薛冰、王稼句等一众书友贺寿、雅集;一会儿在西施故里诸暨,探访远古美人,和书友吃喝聊书;还跑去浙江开化县,深山仙境,醉根山房,探寻历经几百年的开化古纸;一会儿又去孔子故里,祭孔、晒书;闲来还跟着文艺下乡团,去凤凰古城、辰溪转悠;而他身边总也是女史相伴,悠哉悠哉!

 

作者丨绿茶

编辑丨安也

校对丨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