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的东门外,排起了长队,风裹挟着硬币大小的雪片向人群扑来,与一般冬日里紧挨着取暖的队伍不同,这支队伍里,前前后后皆留有空隙,人们像站在棋盘上。

 

这天是2021125日,北京市重点人群第二剂疫苗接种开始后的第二天。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1119日,北京市已完成重点人群第一剂疫苗接种,累计接种人数超过190万。

 

人群鱼贯而入,他们将穿过前端引导区的长廊,走进知情同意区和疫苗接种区,接种疫苗后,再穿过一条长廊,进入留观区。而每一个区域都有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他们逐一落点在各个环节上,不停地挥动手臂,引导人群前进,维持秩序,解答疑问,并处理突发状况,身影遍布整个场馆。

 

这支志愿者队伍由“朝阳青年志愿者”和“朝阳群众”组成,社工、律师、房产经纪人、教师、在校大学生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轮番上阵,为疫苗接种保驾护航。

 

“朝阳青年志愿者”队伍里的张帅律师在风雪中来回串场,在他将摔倒在地的人抬进医务室的同时,立刻协调了另外两名志愿者,站到自己原本的岗位,“这就是一个赛道,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把赛场跑完,跑赢新冠病毒。”


前端引导区的长廊,接种者正在排队前进。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各就各位!预备!

 

7:00AM

 

天色暗沉,风雪欲来的前奏。

 

住在北五环外的张帅第一个到达东三环的朝阳规划艺术馆,见四处空无一人,便在车里用手机办公。他是一名律师,也是朝阳区律师协会的书记,这天的志愿者主要由朝阳律师组成,张帅凌晨五点半就起了床,早早在现场等候。

 

10分钟后,志愿者队伍里唯一的大学生董汉卿也到了。正在首都医科大学读大二的他,“想利用假期,为防范疫情做点贡献”。

 

董汉卿跟在志愿队队长杨洁的身后,将7平方米左右的“志愿者之家”整顿了一番,把印有“朝阳青年志愿者”字样的蓝色马甲挂在衣架上,再把后勤组准备的物资摆放整齐。

 

志愿者们陆续到场,穿上蓝马甲,从“志愿者之家”领到两个口罩、两副手套、五个暖宝宝后,准备开工。

 

8:00AM

 

这是队长杨洁做岗前培训的第9个早晨。她领着志愿者依次走到划分好的位置上——体力好的男生站在户外,女生在场馆内,然后一一讲解岗位职责,这些她早已烂熟于心,“任何一个岗位出了状况,我都能顶上。”

 

今年1月,朝阳区团委接到任务,要组织志愿者队伍服务于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朝阳区朝外街道潮外·社区青年汇的社工杨洁被抽调担任队长,那时,她和董汉卿刚结束朝阳区疫情防控健康咨询热线的志愿工作。

 

上岗第一天,志愿者们相互还不熟悉,杨洁在各个岗位之间跑了大半天,右膝的旧疾复发了,连楼梯都下不了。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杨洁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但在小伙伴面前,她还是那个能跑能跳的队长。

 

开工了,志愿者们走向各自的点位,“就像接力赛即将开始,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为接种疫苗的人们保驾护航,也和疫情继续赛跑。”

 

张帅做最后的“战前”动员:“各就各位!预备!”


疫苗接种点。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一场接力赛

 

9:00AM

 

下雪了,硬币大小的雪花不断从空中飘落,给沥青路盖上了一层绵薄的白色。

 

一批又一批接种疫苗的人被大巴车送至场馆,在前端引导区的长廊中排起了长队。长廊衔接着候诊筛查区和知情同意区,人们需要穿过长廊,在医护人员处登记信息、签字同意。

 

志愿者们挥动着手臂,引导大家往前走,还时不时地提醒大家保持距离、注意保暖。前端引导区安排了四名志愿者,轮换着休息。

 

但董汉卿发现,这四名律师一直在岗,劝了几次让他们去休息,都不为所动,“反倒是一直劝我快进去,别冻着,可能把我当小孩儿吧。”

 

雪下得久了,从户外带进来的雪水,随着室内氤氲的热气化成了泥水,一个个脚印叠加在木质地板上。场馆内的保洁人员拿着拖把弓着腰来来回回,地面上留下拖把条齐刷刷走过的痕迹。

 

1:00PM

 

有人摔倒了。近百米的队伍中,一名中年女子突然身子一软,往下一倒。队伍一下子慌乱了起来,有人伸出手,想去扶她,有人四处张望,踟蹰不前。

 

看到有突发情况,张帅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他走到中年女子身侧,用身体护住她,“大家都别动,绕开她继续往前走。”学过急救知识的张帅知道,此时不能贸然将她拉起,以防出现意外。四个岗位上的志愿者,有的跑向场馆的紧急处置室寻求医生的帮助,有的继续维持队伍秩序。

 

在白大褂外面套了一层防护服的医生拿着急救箱跑到现场,蹲下来问诊。量完血压后,张帅和其他三人将中年女子抬至紧急处置室。一旁的队伍,始终在保持前进。

 

“杨洁队长,赶紧再叫保洁多拖几次地,有人低血糖,可能也是下雪路滑,眼前一黑就摔倒了。”处理完这一“小插曲”,张帅回到前端引导区,杨洁刚好巡场路过。

 

这一天的志愿者队伍由34名律师组成,主要负责前端引导区和留观区。下午三点,其中两名律师要提前回去工作,张帅重新调整了剩下人的岗位,“我们要分段站好,及时顶上去,这就像一个赛道,一环一环地扣好了,才能保证任务有条不紊地完成。”


进入留观区的长廊处,律师志愿者正在引导。受访者供图

 

接过最后一棒

 

3:30PM

 

雪彻底停了,长廊和甬道旁堆积的雪有了融化的迹象。人群走过长廊,一个接一个进入知情同意区和接种区,这里由团结湖街道组织的“朝阳群众”服务。

 

“坐这儿”,随着肖师傅的手势,当天倒数第二批来接种疫苗的人全部落座完毕。他们人手一支每换一个人便消一次毒的笔,签下了知情同意书,即将跟着地上贴着的红色脚印引导标志,走至接种区。

 

趁着这一空当,肖师傅就近找了一把椅子坐下,他双腿蹬直,脚掌朝天花板跷着,双手向后搭在椅背上,“太累了,脚好疼。”边说,边扭动身躯、转动颈椎放松着。

 

肖师傅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他在东城区担任辅警,一下夜班就赶来做志愿者,等到傍晚,这里的工作结束,他还要赶回派出所。

 

“这只是我能做的一点小小贡献,不值一提。”肖师傅睁大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频繁而又用力地眨着眼。

 

“注意,今日最后一批接种疫苗的人员即将入场。”听到广播,肖师傅“腾”地站了起来。

 

4:30PM

 

最后一批人接种完毕,穿过又一条长长的甬道,进入留观区,三十分钟后如果身体没有出现异常,便可以离开。

 

甬道由白色棚子搭成,冷风从塑料帘子的空隙钻进来,在唯一没有白色帘子的尽头处,两名志愿者来回踱步。当有人经过,便站定了,嘴里重复着,“进入留观区等半小时,快把衣服穿好,不要冻感冒了。”

 

其他岗位上的工作已经结束,志愿者们在场馆内等待着留观区的最后三名队友归队。志愿者盈科律师事务所的李正说,“他们是我们的战友,只有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们的任务才算结束。”

 

最后一人走出留观区,三名志愿者回到场馆。在一片掌声中,当日的志愿服务工作于17时结束了。


队长杨洁正在做收尾工作,将第二天的志愿者姓名张贴在墙上。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继续与疫情赛跑

 

“我的手从来没有这么白过”,志愿者们挨个走进“志愿者之家”,脱下马甲,摘下手套,手套里面润滑用的粉末附着在手上,形成了一层像白霜一样的薄膜,志愿者们互相开着玩笑,声音略显嘶哑。

 

杨洁和董汉卿在整理桌子,收拾垃圾,检查是否有人遗留物品。“谁的手套?”拍下照片发到群里后,他们又对着手机里的名单,将第二天的志愿者分组,写好名单贴在门口。

 

随着“嗡嗡”的一阵轰鸣声,一天的工作才算真正结束,杨洁说,“是场馆的工作人员来做消杀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该走了。”

 

第二天,他们还将轮番上阵,继续这一志愿服务活动,直到北京市重点人群接种完毕,完成新冠疫苗全民接种的第一步。

 

杨洁说,接下去,他们或许还将继续服务于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在董汉卿看来,疫情是一场大危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危机来临之前,他甚至不知道,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行动不便的人,对他们来说,连使用手机预约核酸检测都是件麻烦事儿。

 

志愿活动为董汉卿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作为北京人,他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守护北京。

 

今年过年,肖师傅不打算回河北老家了,他将留守北京,在春节期间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值守,“今年很多人不回家了,我们要轮班守护北京的治安。”

 

这将是张帅的第二个留守“年”。去年春节,他就没有回老家,当时疫情刚起,他每天在社区门口当志愿者,为大家测温、检查通行证,下班后,先在社区把自己“从头到脚”消毒一遍,再回家给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做饭。

 

张帅说,如果有新的志愿活动需要他,他一定会继续参与,“希望搭建好与疫情赛跑的跑道,让人类更快超越这个病毒。”

 

 

新京报记者 汪畅

编辑 刘倩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