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春”是哪个春



在人们的意念之中,其实有三个春天

一是天文层面的春,

二是农耕层面的春,

三是气候层面的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



二十四节气所设定的是四季均等的季节框架。立春开始,是天文意义上的春。


立春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寒冷的冬季,冷空气依然活跃,寒潮、大风、暴雪依然是天气舞台的主角。


但即便如此,对中国人来讲,立春仍是一个可寄予希望的节气。春为岁首,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这一日,皇帝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那是一场祈求丰收的庄严祭祀。



在民间,春天更弥漫着神性。一把木犁,一头牛,半匹红绸,响彻乡间的爆竹,以及种种吃食、宴饮与仪典,都让这个日子在寒意未退的空气中泛出红色的光晕。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也说“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习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时节的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在今日,一些地方仍会在立春日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等。


【咬春】


明《酌中志》里说:“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多是吃春饼和春卷。简简单单一个咬,不单是动作,更在人心底埋下了一种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儿。


五辛盘


古时候有在立春当日吃五辛盘的习俗。《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后来,五辛盘逐渐被春饼替代,成为不少地区立春当日必吃的食物。


吃春饼


春饼,即用和好的面粉擀成薄饼,或烙或蒸,再卷上喜爱的配菜食用。配菜一般多用当天的新鲜蔬菜,以表达迎新春、吃春菜之意。而用春饼卷起“春菜”则有祈盼丰收、包罗万象的寓意。



炸春卷


在南方,立春当天多吃春卷。有说法称春卷是由春饼演变而来,但做法却各不相同。制作春卷要先将相对浓稠的面糊放入锅中形成薄薄的一层皮,随后卷入馅料,诸如豆沙、芥菜、蔬菜馅等,上下封口后放入油锅中炸制。


咬萝卜


不少地区,立春当天有吃萝卜咬春的习俗。明代《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有文献记载,当时的人们认为吃萝卜可以解春困甚至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尽管这样的说法并无依据,但立春吃萝卜却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的期望。


吃春茶


浙江温州一带有立春吃春茶的食俗,吃春茶并非字面意思的“喝茶”,而是选择红豆、红枣、柑橘、桂花、红糖放在一起煨煮,即为“煨春”,寓意大吉大利、升官富贵。将煨好的春茶送给长辈,与家人同食,也是为了表达对家人的尊敬与美好的祝愿。详情>>>


【打春】



立春时节,还有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的习俗,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立春时,民间制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同时也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立春贴士


饮食少酸多辛甘


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对应人体肝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此时饮食养生应以“少酸多辛甘”为主,以顺应春季阳气的升发。


1.大蒜:味辛、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温中健胃、消食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肉食积滞、饮食不洁、呕吐腹泻、痢疾或痈肿疔毒等。现代研究,大蒜含有蒜氨酸,进入血液后转变为大蒜素,能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


食用注意:大蒜生食刺激性较大,会出现口舌灼痛、胃烧灼、恶心等症状;过食可使胃液分泌减少,并出现目昏、口臭等,故胃病患者应避免过食。


2.韭菜:味甘、辛,性温。归肾、胃、肝经。具有温中开胃、补肾壮阳、散淤血的功效。用于噎嗝反胃、呕吐、饮食减少;肾虚阳痿、遗精遗尿、腰膝酸软;胸痹疼痛等。现代研究,韭菜中含有挥发油、硫化物、蛋白质、纤维素等,具有清除肠道有害细菌的功效。


食用注意:韭菜热食偏于温补,生食偏于散淤。阴虚有热或患疮疡、目疾、胃病及胃动力障碍的病人不宜服食或慎食。


3.茉莉花:味辛、甘,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平肝解郁、理气止痛、辟秽和中的功效。可用于嗳气腹胀、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心烦易怒、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



夜卧早起  忌暴怒、忧郁


春为四时之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天气回暖,万物始生,我们的作息规律也应调整为“夜卧早起”,这样更利人体阳气的升发。


同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春季与肝相应,此时应特别注意对情志方面的调理。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我们更应注意平衡心态,积极应对。



穿衣下厚上薄 可养阳收阴


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变化较大。此时人体腠理因阳气生发而开始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也会减弱。我国民间历来有“春捂秋冻”之说,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指出,春季衣着应“下厚上薄”,这样做既可以“养阳”又可以“收阴”。

 

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冬装不可骤减,此时更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因受寒而生病。详情>>>


综合整理自新京报、央视新闻


编辑 王晓琳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