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即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

 

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表示,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火炬纹样设计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 火炬交接时,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这既是设计上的奇妙创新,又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愿景。

 

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


红色和银色象征了“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是冰和火相交融

 

新京报:北京冬奥会火炬为什么叫“飞扬”,设计的整体理念是什么?

 

李剑叶:这个火炬首先看到它特别具有动感,整个设计从下往上没有一根直线条,曲线也是具有变化的,主要是为了寓意冬奥精神,它非常具有动感,激情飞扬,所以最后火炬的名字也叫“飞扬”。

 

火炬的色彩是红色渐变到银色。这两个主色象征了“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是冰和火相交融的感觉。整体有一个红色的主线,从顶部慢慢向下,贯穿整个火炬。线条本身就非常动感,像赛道,也有山峦的感觉,也有点像是长城,这也暗示了主办地的环境、氛围。

 

因为它是盘旋向上的,它生长感觉给比较像植物,生生不息,不断发芽,不断地在往上长。

 

所以我希望火炬的这种生命力能够点燃希望的火种。同时还是一个传承跟延续,北京举办了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成为“双奥之城”。我们希望这次的火炬跟2008年主火炬塔有呼应,也有发展,所以主火炬本身是一个旋转的感觉。把这些元素融合在一块,内核主要还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新京报:再请你介绍下残奥会火炬的设计理念和它的寓意?

 

李剑叶:残奥会的火炬整体的外形跟冬奥的火炬是一样的,但是它的配色做了一个变化,成了金色和银色,代表或寓意了辉煌和梦想,这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

 

冬残奥的火炬在设计上还有一个小亮点,就是在整个火炬的最下方,围绕了一圈北京2022冬残奥的盲纹,它是一个个小凸点,如果摸到,就能读得出来:北京2022冬残奥会。

 

“延续2008,‘双奥之城’的概念在这次火炬上体现得非常多”

 

新京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盛赞了火炬设计,称它“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完美展现。”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李剑叶:我觉得它特别有中国的味道。我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碰到一个“设计如何很好地去表达”的问题。组委会的老师跟我们一块儿工作,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这个启发非常偶然,源于一片小树叶。我们当时看到一片树叶,它本身能够展示出来的那种美,和传统工业设计里头那种很规矩的美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把这种自然的美抓取下来,然后放到火炬的设计中去。

 

所以火炬本身的设计是非常自然天然的感觉,但是又极具创新,因为我们把火炬从原来比较完整的封闭的形状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形状。内外飘带往上走的时候,也看到一个空的“空间”,燃烧方式本身也是特别创新的。我们当时考虑能不能做得出来,最后和航天、石化一起攻关,终于给做出来,还是蛮惊艳的。

 

他跟传统的火的燃烧不一样,传统的燃烧是一团火,我们的火焰是像龙一样盘旋往上面走,火的大小可以通过一些设计的小细节去控制,从小慢慢变大,所以到顶端的时候就是变的更有活力一些,我觉得整体是非常不一样的。

 

新京报:你刚刚说到北京是“双奥之城”,那么在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双奥之城”的特点的?

 

李剑叶:“双奥之城”的概念在这次火炬上体现得非常多。首先它的颜色,2008年的火炬本身也是银和红,我们这次也是用了银和红,但是可能用的方式有一些变化,比如说逐渐从红到银的变化,看起来就更现代一些。

 

同时在整个火炬的下方,图案逐渐从祥云变为剪纸风格的雪花。所以仔细观察的话,这个渐变还是挺微妙的,从祥云慢慢变成一个雪花,其实也呼应了2008年的那场盛会。现在我们又有一个新的盛会。除此之外,它的外观有一些灵感是来自于2008年主火炬塔的,也是旋转上升的一个感觉,我们也抓了一下这种感觉。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马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