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你知道这个硕大的城市是如何发展运行的吗?


数据,对,就是你平时不会留意的那些小家伙们,可以记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迈出的每一个步伐,提纲挈领地刻画出城市的整体面貌,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我们认识城市提供一个独特视野。


So,热心城市的你,要不要感受一波来自经济和信息化数据分析的神仙操作?



拒绝三连?真香警告!不看这篇你就out了!


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两化融合、自主创新、新兴产业、减量发展、大数据、政务云、人工智能、专精特新、服务包、营商环境、高精尖、京津冀协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型工业化、5G、区块链……这些高频词,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



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这些发展因子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好像……还挺有意思的?一起来看看吧。


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优化 

工业、软件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经历前两年的城市“抢人大战”后,相信很多人在选择城市就业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后动力,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底蕴了。


很多人会有疑问,如今已经是第三产业占主导了,为什么还要强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工业制造业发展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目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无论是革命性的创新还是许多中小型创新,大多都来自工业领域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领域。可以说,工业是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在整体社会经济中起的是拉动带动作用。


作为首都城市,在过去五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一直保持增长。


201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4241.1亿元,比2015年增长17.5%(按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继续同比增长2.3%,增速高于全市GDP 1.1个百分点,扭转了2010年以来低于全市GDP增速的局面。



作为工业转型、传统基建升级的重要支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为具有技术更新快、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2020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


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质增效,不仅为全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0年全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975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7%,拉动全市GDP增长2.2个百分点;合计贡献地方级财政收入1085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9.8%。


数据描绘的增长令我们对城市有了更深一步了解,这与背后的各项支持密切相关。


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大规模投入研发,2019年37%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7%。


同时,市财政局等部门也出台了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财政、土地、人才等一揽子政策。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下降到83.3万人,比2015年减少27.1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0.3万元/人,比2015年增长51%,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


从业人员结构的优化,让最少的人实现了最多的增加值贡献。


建新型创新载体、激发企业创业活力

新兴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时在生活中可能只是扮演一个地标角色,但在北京的产业发展中,这“三城一区”却成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几年里,北京市在推动“三城一区”的对接基础上,布局探索创建新型创新载体,为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提供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创建了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33家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77家,通过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了更好地为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积极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作用。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平台建设网络服务、提供资金支持、进行线下服务活动,通过全方位服务来激活中小企业创业活力。



近两年来,5G商用、人工智能生活化、无人驾驶技术备受追捧,北京市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快布局,在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育出新业态、新模式的新产业。

 

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就使用了集成制造全球首辆“5G+8K”超高清全业务转播车进行转播。同时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加快自动驾驶示范运行和商业化落地。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200条,共计700公里,已为14家企业的87辆自动驾驶汽车颁发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开放道路数量、测试牌照发放量、测试里程方面全国领先。

 

扶持新兴产业发育和成长,积极推动工业发展转型升级,让工业互联网健康生态化发展,经信局会同相关部门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

 

2019年,北京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3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1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3个,数量全国领先。

 

为了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01家,其中国家级165家,市级336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134家。深入实施“智造100”工程,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广企业智能化改造典型经验,以信息化为支点,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健康宝、北京通、大数据应用普及

数据融通 信用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疫情期间在北京生活过或来京的人都应该了解“北京健康宝”的重要性,自从上线以来,北京健康宝”已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396701.09万次查询服务(截至2月1日21时)。


网上缴水电费、办理证件、认证健康宝,疫情期间,这些网络服务满足了每个人足不出户的日常需求。


这些都离不开大数据的集中应用与数据共享。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让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充分实现为民为企服务,北京通过打造政务云、大数据平台,在全国首创目录区块链系统,基本形成了一套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的数据共享新格局、数据应用新机制和数据治理新秩序,在特大型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重点应用中成效显著。


截至2020年底,北京已推进73家市级部门的1392个政务信息系统迁入政务云。按照2019年底入云计划,系统入云进度达到100%。并且率先在全国建设的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已经面向社会征集大数据应用场景320个。


通过数据汇聚共享,有效支撑了城市规划管理、一网通办等重点领域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发展,社会信用制度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完善信用政策制度体系,北京市经信局编制印发15个市级顶层文件,推动各区、各部门出台150多个信用管理文件。

 

开展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诚信进行监测,在海关、税务等15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起基于信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像疫情期间哄抬物资价格、伪造出入证明、拒绝执行防控措施等严重失信信息,都会纳入信用记录。


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汇聚了500多家从事征信、评级、新型信用服务等业务的信用服务业机构,占全国50%以上,进一步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和治理能力的增强。


促进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走出去”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更好的“走进来”


“从西五环到东五环的时间,我能在北京打个的回天津。”天津的朋友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调侃两城的距离关系。


得益于近区位优势,“京津冀”这个概念也早已被人们理解和熟知。当然,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北京也大力推动着京津冀产业和信息化协同发展,积极促进交流合作。


在过去几年里,北京市联动沧州、张北、滦南等地区共建园区,探索生物医药和保健品产业异地监管等机制创新;支持首钢、北汽、金隅等企业在津冀布局,启动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北京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以会促产”的作用,通过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会议,吸引国内外高精尖资源要素在京集聚发展。



一网一门一次办,一精一减一创新。


为了更好地吸引企业进驻,这样一句一字诗成为了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


“放管服”改革,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线下办事少跑腿;申报材料减少75%,办理时限减少58%;降低税费,为企业减负……


“十三五”时期,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幅度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不间断的优化提升,使得北京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成为标杆示范。


抚今追昔,在全球经济信息化的今天,北京市在产业转型、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造方面在全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表率;展望未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


2018年,根据《北京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挂牌。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无线电管理局的职责进行了整合,加挂市无线电管理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

 

感应时代召唤而生,不忘使命,新时期新变化,北京经信局将继续积极谋发展、聚焦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北京的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持续发力。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


新媒体设计:许骁


动效设计:李亚珍


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