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初二“回门儿”,还是假期探亲访友,点心匣子一直是国人首选的传统佳礼之一,春节自然也成了点心的销售旺季。

 

北京人逢年送点心匣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清代宫廷中有御饽饽房或点心局子,各种祭祀、宴饮、赏赐及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糕点,这种食俗逐渐影响到民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点心匣子外加两瓶二锅头,是北京人走亲访友的“标配”。据老北京人回忆,糕点曾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物资紧张时期发的票证中都有糕点票,而南味糕点北京稻香村的“点心匣子”无疑最受欢迎。

 

说到点心匣子,就不能不提“京八件”。据北京稻香村负责人介绍,“京八件”是从宫廷御膳房传到民间的,用料考究,味道香醇,里面的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太师饼、椒盐饼、枣花糕、萨其玛等,对应“福禄寿喜财文吉子”八件人生得意之事,“是北京人旧时走亲访友最上台面的礼品”。

 

细说“京八件”,又可分为酥皮八大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细八件。资料显示,这三种“京八件”都是有馅的点心,区别主要在于皮。酥八件是酥皮类点心,两次和面,层面层酥;酒皮和奶皮八件是硬皮类的点心,一次和面,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白兰地或鲜牛奶,具有酒香和奶香。此外,它们的形状略小于大八件,花样也少一些。

 

除此之外,大八件共有25个花样,分为头行、破皮、酥皮三种。其中“头行”是指必须先做的糕点,含油、含糖量较高,以各种形状的模具磕制成坯,表面印有各种图案。常见的“头行”有桃酥、巴拉饼、状元饼等。

 

如今,除坚持传统酥皮点心的包酥工艺、老北京自来红的手工包制、经典萨其玛的炸制拌浆、传统黄糕的蒸制点戳等百年工艺外,北京稻香村还将老师傅们口里的火候儿、手上的寸劲儿、脑里的经验逐步转化成各种量化、可检测的指标,让产品质量更稳定。

 

据了解,“京八件”依旧是今年北京稻香村点心匣子里的“重头戏”,纸绳和传统捆扎手法也让这个牛年更复古,更具京味儿。

 

新京报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