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无数人不远万里也要回到家乡,图的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热闹喜庆的氛围,这种氛围通常被称作年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一直是节日氛围浓厚的地区,春节的年味尤其浓。

 

在闽南一带的乡村农家,春节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闽南方言中“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在除夕之夜,出外谋生的家人,都会赶回老家团聚。全家一起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菜肴,桌下放置一个火热的烘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食物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

 

对于福建晋江人来说,除夕夜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即“跳火群”。“大人跳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人们认为,跳火群寓意来年生活红火,也有驱邪避灾之意。每当春节欢聚时刻,人们在庭院里准备好用以点起火堆的草料—“春草”,点火燃烧后,由家中辈分最高的男丁带头最先跳过火堆,其他人按长幼顺序跳过。跳过火堆,拾阶而上,从正门进入“厝内”,一直走到神厅内的“天公灯”下,完成一趟。然后沿原路折回庭院里的起点处,再接着跳。

 

“跳火群”后,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此外,在福建部分地区,春节期间还会组“犁春牛”的活动。相传这项活动已经延续了500多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和乡土气息。每年立春和年初一、初二晚上,农民会打扮成丑角的模样,赶着头戴大红花的耕牛模仿翻耕农田,表示冬闲已经过去,农忙从此开始。同时也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