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颐和园的梅花蜡梅“两梅展”已经走过第十个年头,春节到颐和园赏梅,也成了不少爱花人士的 “固定路线”。今年春节假期,颐和园“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在公园官方微博微信登场,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一睹两梅芳容。

 

其实,梅花和蜡梅的开花日期各不相同,盛放时间最长相差了3个月。为了让两梅同时在春节开放,供游客观赏,园艺师花了不少心思。


刘伟对梅花进行局部修剪。受访者供图

 

“线上开展,观众更多”

 

在位于延庆的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临时展厅中暗香浮动,80余盆梅花和蜡梅盆景姿态各异。黄色的蜡梅淡雅芬芳,粉红、白色、青绿、古红色的梅花富于变化,也颇为吸睛。

 

往年,最漂亮、造型最别致的两梅盆景会被选中,赴颐和园和游客见面。今年展览采取线上模式,两梅无须再“长途跋涉”,呈现出更加饱满的姿态。“温室为两梅提供了最好的温湿度和充足的阳光,今年的花开得更艳。”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刘伟说。

 

过去的春节假期,刘伟每天都要来回驱车3个小时,往返于延庆和颐和园之间,在公园为公众讲解如何区分和欣赏两梅。今年,他守在老家延庆和观众们“线上见”,“这种方式也挺好,通过视频,更多的观众看到了、喜欢上了我们的蜡梅和梅花。”

 

如何让蜡梅梅花同期绽放?

 

游客们看到各色两梅竞相开放,觉得节日的喜庆气氛更浓。殊不知,蜡梅按照品种不同,本应在11月-1月开放,而梅花则会在3月开放。为了让两梅“掐着时间”在2月春节期间绽放,刘伟和同事要提前进行花期调控。

 

2019年的北京世园会上,刘伟钻研花期控制技术,使蜡梅在6月底盛放,花期延长了7个月之久。如何像变魔术一样,让花卉按照需求开放?刘伟道出其中缘由——蜡梅延迟开放,需要降温,减少光照;梅花提前开放,则要加温加湿,有时还需加肥。

 

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把握好尺度却不容易。“温度稍高一点儿,花马上就开了,稍低一点,就可能发生冻害。所以园丁们不仅要经验十足,还得吃得了苦。花期调控阶段,园丁们每天守在大棚里,盯住花骨朵儿的饱满度、着色情况,随时进行干预。


今年春节,颐和园“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在云端亮相。受访者供图

 

盆景创作,一枝一叶都要反复思考

 

花开好了,盆景的造型也很重要。刚参加工作时,年仅19岁的刘伟跟着盆景艺术大师周国梁学习盆景创作。盆景创作技术要先从最基本的“蟠扎修剪”学起,一尺铁丝在指间千万次缠绕,双手被扎破、愈合再扎破。时间长了,刘伟手掌上结下了厚厚的茧子。

 

有时,一枝一叶的造型也要反复思考,以求更完美的艺术效果。除了自己琢磨,刘伟也经常阅读古诗、欣赏古画,从中找寻灵感。“盆景创作也像书画一样,要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不能密密匝匝都是花儿或者枝条,需要考虑留白。”

 

作为颐和园盆景技艺继承人,刘伟介绍了盆景的欣赏方式:好的盆景根部要平稳有张力,树冠走向合理,动感强烈。“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给大众以高洁、坚强的印象,所以在展览的盆景创作上,我也更多注重艺术感,为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两周展览,一年心血

 

作为颐和园的“明星展览”,两梅展承载着很多“老游客”的期待,而对于养花人来说,为了两周的展览,要倾注一整年的心血。

 

“把花养活和养好是两个概念,不仅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还要一直保持勤奋。”刘伟坦言,植物不同于其他物品,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制造保温杯,前期攻破它的技术难题,之后就是成批量的生产。但每盆花都不同,受到不同时期环境影响,每盆花的长势、所需温度湿度和水肥都不一样,园艺师需要时时刻刻对花上心。”

 

去年3月份开始,研究所的200多盆梅花和蜡梅就成了参展的“候选对象”。春天枝条萌发,园艺师每天浇水、施肥、防病虫害;转眼来到多风多雨的夏天,园艺师要冒着大雨给盆土排涝,还要在烈日为花及时浇水,补充磷钾肥,秋天防霜冻、冬天控制花期……

 

忙乎了一年,梅花和蜡梅终于在春节闪亮登场。“它们是我为游客送上的新年礼物”,刘伟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