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2月24日,记者从海淀区了解到,该区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正式投入运行。这将作为海淀城市治理指挥调度的全视角驾驶舱和智慧中枢,改变该区的城市管理方式。


工作人员在介绍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海淀“城市大脑”布局有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N个创新应用。“一张感知网”由全区12000余路在网摄像机以及10000多路传感器做支撑;“时空一张图”汇聚全区249个专题地图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行政区划、二三维地图、约17万个建筑,以及城市部件等。


大数据中心汇聚政务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目前已接入8个市级部门、13个区级部门、全区29个街镇数据,整合55个原有信息化系统;AI计算中心可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提供智能分析服务和识别结果。


近日投入运行的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面积约1200平方米,空间分为视频会议室、会商室、网络舆情监控指挥中心、多功能指挥大厅、技术保障区五个部分。应用方面以城市大脑的感知网络、智能云平台、大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为基础,主要分为融合指挥和智能运营两大模式。


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各种数据。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据介绍,这个中心目前已对40多个业务系统实现接入及数据融合,预计后期可达到80多个。已接入的数据涵盖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慧能源等五大领域,应用场景除原有的智慧社区、渣土车治理、中关村西区交通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还拓展了垃圾分类、接诉即办、城市能源、无障碍设施智慧服务等一批新场景,总数已达52个。


记者在中心看到,在多功能指挥大厅里,一面高5.8米、长19.2米的巨幅屏幕上,汇聚了地区全景地图、实时监控画面、各种数据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类信息。


在多功能指挥大厅里,一面高5.8米、长19.2米的巨幅屏幕上,汇聚了地区全景地图、实时监控画面、各种数据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类信息。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原来委办局和街镇都各自掌握很多数据,没有整合,而且技术路径不一样,不同场景指挥调度需要打开的系统也不一样。比如两个领导都看到某一个问题,有可能会分别下达指示,两路人马办案,这就造成了城市管理‘各自为阵’,重复劳动,效能低下。”指挥中心副主任吴维说。


通过全链条的功能支撑,IOCC建造了属于海淀的“数据港”,并可以通过一个系统下达指示。目前已接入13个委办局35个业务系统、全区12000多路监控视频、10000多个物联传感设备。数据达到6000余万条,每天处理数据量16万条,已共享给委办局30万条。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