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2日)下午举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刘晓明介绍,目前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垃圾分类已实现宣传知晓、标识更换、师生参与、桶站配置等全覆盖。


刘晓明介绍,北京市结合课程改革,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德育课程和学科教学,结合学生不同学龄阶段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疫情期间,北京市专门录制了8类面向大、中、小、幼的垃圾分类课程,通过空中课堂、数字德育平台和各区各校数字教育平台开展线上垃圾分类教育。


北京市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题教育,将垃圾分类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纳入中小学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并将垃圾分类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纳入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学生垃圾分类习惯。北京市还利用校园各类宣传载体,向师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目前全市所有学校共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海报、条幅等共计15.9万条,更换设施17.71万处。


刘晓明介绍,北京市教育系统实行垃圾分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各区教委和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北京市还印发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和指引,明确学校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容器及标识、投放点和桶站设置标准规范。


为督促各学校落实垃圾分类,北京市、区、校分层级建立了督查落实机制。比如,结合疫情防控,市级层面组织1440名挂牌督学,对全市中小学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了2轮全覆盖督导检查。


接下来北京市教委将针对部分学校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工作开展不均衡、分类管理不规范、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强化落实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标准规范,加强督促指导,深入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