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女星微博照片。


文|张丰


这与其说是“女明星为了在红毯上亮眼能有多拼”的证明,不如说是“追求畸形‘瘦感’的代价有多大”的例证——

 

3月1日,某女艺人发微博称:“红毯+束腰裙=骨科!?姐的身材是拿命换的!”配图则是她穿着复古裙的照片与上海徐汇区某医院骨科预约挂号记录的截图。



▲涉事女星微博截图。

对于束腰,很多女孩都很了解和熟悉。在很多女性公号和医美类自媒体上,宣传束腰好处的文章比比皆是:“女孩千万不要穿束腰,因为束腰后的你瘦得让人嫉妒”,“粉嫩束腰让你秒回少女身形”……

 

束腰显瘦的原理很简单:使用外力压迫,勒细腰部,从而凸显胸部和臀部,让整个人身材呈现沙漏形,甚至获得所谓完美的“腰臀比”。

 

但切换到医学角度,会发现束腰的危害不小,常见的是内脏下坠和肋骨受伤。该女星的症状“被勒得疼”未必算严重,据医学科普人士分析,一旦被挤压的脏器发生位移,伤害将是永久的。

 

只不过,从该女星的微博中可以看出,她对这种遭遇并不感到害怕或忧心,而是带着某种夸耀——“姐的身材是拿命换的”。

 

这句话强调的,并不是束腰的风险,而是其效果。大概在她看来,为了展示好身材,身体上的不适是可以忍受甚至是值得的。

 

对不少演员来说,美丽是很重要的。在外界眼中,美丽是“资本”,也是“生产力”。产出一张“美照”,对某些演员的价值,有时候会超过她出演的一部作品。

 

但所谓“美照”,并不是演员的真实照片,而是一种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勒着腰去拍一张大片,和动用高级PS技术去修图,都是一个道理。在这里,明星或艺人“形象”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要超过她生理性的身体。

 

这是一种畸形的时尚逻辑,不是形象反映真实,而是要求真实的肉体来迎合、适应那种想象中的“完美身材”。

▲某贴吧“束腰吧”网友发帖。图/贴吧截图


这本质上就是病态审美下的身材规训——在当下,“以瘦为美”几乎成了大众审美观中的“元规则”。对女性的“白瘦幼”审美倾向中,“瘦”就占据了重要地位,它通常还跟“生活自律”与“身材管理”等正向语汇一起出现。

 

这是最近几十年时尚工业塑造的结果,媒介不断强化着“瘦就是美”的审美倾向,人们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与认同这类审美观。

 

到头来,这会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前两天看到有人发的朋友圈,在上海一个餐厅,“全场白领女性,没有一个人吃碳水化合物,普遍都是肉、蛋和蔬菜,只有一个8岁左右的小女孩在香甜地吃芝士蛋糕。”很难相信,米、面这种主食,现在已经成了一些白领丽人的“敌人”。

 

若积极地看,在营养过剩和肥胖变得越来越常见的当下,很多人少吃或不吃碳水化物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反思,不无意义。

 

但要想真的获得“美好身材”,需要长期健身,也需要有节制的生活。这不是纯粹的“减法”,更意味着彻底转变生活方式——相较于束腰等,这更接近于“自律”的本义。

 

进一步看,回到审美观层面,美本该是千姿百态的,但“唯瘦是从”收窄了审美的维度,而盲目求瘦又带来了很多现实风险。

 

即便是在职业模特中,对“瘦”的过度追求导致的病态后果,也时常见诸报道。比如有些超模为了保持身材,想办法把自己搞成厌食症,最后变得瘦骨嶙峋。

 

其实很多人已意识到了盲目求“瘦”的问题,并对包括明星在内的公众人物宣扬“瘦感”不再感冒。此前部分女星“怀孕不显肚”上热搜,招致很多批评,舆论诟病这是“审美偏见”与“身材规训”,也昭示了这点。

 

可以预见,“以瘦为美”的审美话语在医美广告与影视剧照的强化下,还会继续迷惑很多女生。

 

对她们来说,束腰仍是种有诱惑力的产品:减掉小肚子难之又难,但把它遮掩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把它“P掉”,又有什么不可以?

 

而该女星那句“拿命换身材”的感叹,并不能真正唤醒很多女性——她们觉得为了美就该“拼命”,而不是因此“惜命”。在跟帖区,“女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的调侃就颇受追捧。相比于受伤的危险,换来“网红式性感”,对她们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这类扭曲的迎合式审美,终究也会被现实标注价码。那些“复古束腰裙”束住的,不只是腰,还有很多身体自由舒展的本能。

 

对包括明星在内的公众人物而言,考虑到其示范效应,TA们显然应该更多地去打破类似的狭隘审美观念,而不是为审美偏见“助势”。


毕竟,那些“身材规训”的危害不容小觑。在这方面,历史已给出了启示。比如,裹足。


□张丰(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