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第22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12-35岁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等是造成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也导致耳鸣、突发性耳聋等问题高发。

 

耳鸣是指患者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感觉耳内或颅内出现嗡嗡或蝉鸣等声音;突发性耳聋则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彭洪介绍,不论是耳聋还是耳鸣,大多与内耳供血不足有关。“年轻人如果出现精神紧张、休息不好、血管痉挛等情况,都会引起内耳供血不足,局部代谢及调节机能受到影响,造成听力系统的损害,继而出现耳聋和耳鸣。”彭洪解释道。

 

“大家也不必过度担心,年轻人血管状态相对较好,通过相关干预,是可能恢复的。”彭洪指出,一旦出现耳鸣、耳聋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针对不同性质的耳鸣、耳聋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出现过耳聋、耳鸣的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加以注意,就可能再次复发,且出现的次数越多,恢复的效果也会越差。

 

【日常护耳小知识】

 

远离噪音和持续高强音


KTV、MP3、鞭炮等声音过大可能会对内耳造成损伤,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设备。

 

戒掉经常掏耳朵坏习惯


耵聍干燥后会随着人们说话、吞咽等动作自己掉出来,如果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时,最好找医生“掏耳朵”,并进行外耳道冲洗。

 

洗澡、游泳时防止呛水


泳池里的脏水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当时不巧身体抵抗力差,比如感冒,就很容易患中耳炎。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