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维城)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节能减排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建议,健全“碳标识”法规,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价标准,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标识”。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2015年的《巴黎协定》中提出: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国际能源署认为,要想实现“2℃目标”,还需要再削减约35%的碳排放。


2020年下半年,我国向全世界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家用电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来源,高达30%的居民碳排放来自于家用电器。据统计,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占全球总体的56%。尤其是冰箱、空调占比接近80%,是名副其实的家电制造强国和消费大国。


李金波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能效标识法规以及执行体系,成功减缓了家用、办公产品在消耗电能和天然气方面的增长势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能效标识仅与家电使用过程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不能涵盖生产、回收过程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李金波表示,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健全的碳标识制度是基础和重点。目前,我国碳标识制度运行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生态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标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不管是从立法层级还是从具体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上来说,法律保障处于缺位状态,有必要进行完善。建议参考现有相关国际法规,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法”、“环境保护法”,建立中国产品“碳标识”制度。


李金波认为,“碳标识”不仅提供绿色消费向导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将对供应链及国际贸易所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成为贸易壁垒。建立透明、科学的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价标准是实施“碳标识”制度,实现低碳发展和规避碳壁垒的双重效果的基础。建议在现有国际标准如ISO14067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品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电产品计算体系及标准。


“现有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标识只具备碳减排标签而规避其真实碳排放数值的披露,因此无法实现量化管理,消费者普遍对于此类标签缺乏认识,并没有引起如能效标签那样的消费者关注。建议借鉴现有能效标识,参考或规范性引用国际环境标志标准体系,设定不同产品的排放标准分级,标注碳排放量与标准值的百分比,逐渐筛选出需要强制性使用碳标识的产品类型,引导家电产品实现低碳化。”李金波提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