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裴剑飞)“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数量已经超过3亿,而现实中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却与他们的出行需求还有差距。”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聚焦特殊群体的出行问题,带来了一份“关于促进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的提案”。


王先进认为,现阶段,城市无障碍出行主要存在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无障碍设施管理维护不善等问题。他建议要及时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监管维护,同时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企业开发“无障碍出行地图”,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的信息服务水平。

 

现状

我国潜在障碍人群可达5亿人以上

 

“我国具有庞大的现实和潜在障碍人群,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2.5亿人,残疾人数量达到8900万,二者总数超3亿人。如果包括孕妇、婴幼儿和病患群体,我国潜在障碍人群可达5亿人以上,他们是城市出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先进说。


据其介绍,中国残联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预计到202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4%,进入老龄社会;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1%,进入超老龄社会。


1999-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增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如今我国面临着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发展的关键期,建设交通大国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而建设交通强国更加重视人文素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出台相关的文件和指导意见。”他举例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就明确提出“到2035年,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完善无障碍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这也是从根本上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各类人群的安全、便捷、舒适出行,提升其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先进说。

 

分析

城市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运营等存在问题

 

针对“关于促进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的提案”,王先进委员进行了大量调查。据其调研,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多项问题,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各个方面。王先进认为,在“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中,大家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慢行交通无障碍设施有待完善的问题,人行道等慢行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完好性、系统性和衔接性问题仍较为突出。

 

“很多人行道路面凹凸不平,路面使用不防滑的反光石材,缘石坡道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存在高差;且人行道盲道建设缺乏连续性,一些盲道位置设计不尽合理,人行道盲道与公交站、地铁站以及其他市政设施的衔接不足。”王先进说,以深圳福田区为例,全区共有4400余个人行道提示盲道,符合标准的仅占34%,不符合标准的占48%,应建未建的占18%;在4700余个人行道缘石坡道中,完全符合标准的仅占16%。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一名患有脆骨症的残疾人在深圳坐电动轮椅通过人行道时,因为缘石坡道坡度过大且存在路面塌陷导致轮椅翻倒摔伤,最后不幸丧生。

 

行人过街设施也存在问题。一些城市交叉口道路过宽,一次过街往往要等待两个信号周期,且缺乏过街安全岛或路中隔离带。另外,过街天桥的轮椅坡道和无障碍电梯设置率非常低,轮椅、婴儿车、残疾车、自行车、老年助行器都上不了天桥,导致过街存在极大障碍。

 

此外,王先进还发现,无障碍设施还存在被占用和损坏现象较严重的问题,部分地区人行道、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等区域存在乱设摊、乱占道等现象,造成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对于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有待加强;公交车站无障碍设施也有待完善,各地无障碍公交车站的覆盖率仍然不高,并存在着相关标准、规范不够细致的问题;同时,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在常用的出行导航软件中缺乏无障碍出行导航模式。

 

应对

多地开展无障碍出行环境升级改造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区已经在努力,越来越重视弥补无障碍出行方面的短板。”王先进说,已有多地开展无障碍出行环境的升级改造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无障碍更新改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积极建设无障碍公交场站,推广应用无障碍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辆,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北京全市城市线路公交车均已实现了低地板化;杭州于2002年起引进带有无障碍设施的公交车,目前全市无障碍公交车达3000余辆;深圳2020年投放100辆纯电动无障碍出租车。此外,各地也在通过提升城市公交无障碍出行服务、实行老年人和残疾人乘车优惠政策等方式,给特殊群体的出行增加便利性。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多地也正在加快探索“城市无障碍出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深圳正在推进“听听巴士”公交导盲系统建设,目前已有410辆公交车支持完整的公交导盲系统;青岛2019年要求为不少于4000辆公交车安装“叨叨巴士”公交导盲系统,方便视障人群出行,覆盖公交站点约5500个。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地铁官网上均可查询各地铁车站内的无障碍设施设置情况,便于残障人士规划和选择出行路线。

 

在北京,自2019年11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整治无障碍设置闲置、占用问题8.96万个,整改问题点位5.02万个。今年北京还将完成10万个点位的整治、整改,为明年的冬残奥会营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为解决轮椅在地铁内的难题,北京市还将推进地铁1号线、2号线等“老线”车站无障碍升降平台和爬楼车更新,努力消除无障碍出行“断点”。

 

建议

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老年人、残疾人群体庞大给我国无障碍出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叠加的趋势加快,建设通用、连续的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王先进建议,要从强化示范引领、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设施监管和日常维护、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等四方面改善我国的无障碍出行环境。

 

他表示,有关部门可以在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等工作中,将“人行道盲道设施”“无障碍过街设施”“无障碍公交站台”等建设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和整改内容。鼓励各地将无障碍出行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内容,并指导车辆生产企业按照城市公交车辆相关生产标准,在车辆生产时配置完备的轮椅坐席及安全带、无障碍踏板、下车按铃等无障碍设施,方便无障碍出行。

 

同时,也要完善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重点标准制定。例如,研究建立城市公交无障碍出行服务规范,加快标准立项和研究工作,明确公交驾驶员的无障碍服务内容和流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公交无障碍设备配置、标志标识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从立法角度强化对现有城市无障碍设施运行维护的有效监管也必不可少。”王先进认为,必须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整顿无障碍设施被非法占用、破坏等行为。强化对无障碍设施设备巡查、检修制度落实,及时维修损坏的无障碍设施,确保设施正常使用。

 

此外,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他认为,在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方面需要政府主动作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引导地图企业开发无障碍出行地图,并加强推广应用。鼓励公交企业与地图企业合作,加强公交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车辆动态运营信息等整合共享,便利残疾人、老年人出行。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