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报告强调要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要保证粮食和农产品供应,首先要确保耕地安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也是14亿人口的生命线”。当前国内十分重视耕地保护,但还存在部分耕地被“非农化、非粮化”利用的情况。

 

胡定寰说,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耕地如果被侵占,就会影响粮食安全,也会破坏生态,因此国家需要有强制性规定,把耕地红线守好,农业耕地坚决不作其他用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意义。

 

胡定寰认为,目前我国口粮总体保障能力足够,但未来还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当前国内整体农业生产水平良好,但机械化生产效应不能得到全面发挥,农村地区一家一户开展小规模种植和生产的情况居多,而充分发挥机械化效果的前提是规模化生产。

 

胡定寰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相关制度,推进规模化生产,普及农业机械,让有限耕地发挥更大生产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胡定寰认为,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但在育种领域,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虽然在粮食、蔬菜种子方面我国已经有了诸多重要突破,但水果、猪牛鸡等畜牧产品的种资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未来在种资源保护和研发方面,还需要国家更深入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胡定寰说。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陈思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