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经历疫情后我国经济重回发展正轨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使命,更值得全社会关注。


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多次强调,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今年围绕“科技创新”“健康中国”“因材施教”“老年社会”等“时代命题”,向全国两会提交七份书面建议,分别涉及系统化创新、产业链自主可控、重大疾病国家智慧化防控体系建设、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科技适老等热点问题。



优化税收及再融资政策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被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显示了国家重视创新的决心。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对激发科技企业人才创新精神,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科创板、注册制等相关机制的推出,丰富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得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企业做优做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科技企业人才激励和再融资的实践中,仍有些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在现行政策规定的纳税时点,即使未变现也要纳税,往往导致为交税卖出股票,与长期激励的初衷不一致;上市公司再融资用于非资本性支出视同补流,但比例不能超过30%。


为此,刘庆峰建议,充分考虑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是激励人才能跟企业长期共同奋斗,切实优化税收政策,将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的纳税时点调整为激励对象实际转让相关股权的日期;充分考虑科技企业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再融资相关政策,允许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历史信用比较好的龙头型科技企业,再融资时不受非资本化投入占比的限制,使得企业可以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有效增强公司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强化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


刘庆峰认为,当前我国在算法、应用等部分领域已经在全球形成并肩前进的水平,但纵观整个产业链,在基础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及量产等方面还相对落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一系列关键单点技术由0到1的创新突破,也需结合典型规模化应用的重大牵引实现系统性创新。而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又特别需要优先考虑所建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问题,因此利用这些重点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契机,打通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闭环并持续迭代优化,从而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意义重大。


基于此,刘庆峰提出四点建议。其一,评定产业链当前安全指数和“十四五”努力目标,建立评估表,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平台建设,并对现有公共平台的安全可控风险进行积极应对。其二,通过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更多的国内企业投入到急需的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推动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其三,组织协调上下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厂商和芯片厂商,芯片研发厂商和芯片生产厂商形成高效、系统的推进机制,协同解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安全。其四,围绕国家基础IT设施自主可控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共平台的基础建设和国产化替代,纳入到新基建和专项债的优先建设项目,同时优先选择国内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承建相关国家基础IT设施的建设。


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助老和普通话推广中


刘庆峰建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疾病防控、基层医疗、关爱老年人和普通话推广中。


针对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中的基层医疗机构早期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监测密度与广度较低,主管部门数据监管难、分析难、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助力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多渠道监测预警以及智能化流调分析工作开展;同时,在部分重大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全科门诊非常见病的鉴别诊断上,通过风险病例监控提高基层诊断准确性和诊疗效率。


他建议,在安徽已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染病早期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对于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识别、诊断和直报的能力,有效扩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监测范围,极大缩短传染病监测预警响应时间,实现传染病防控“四早”目标。建设完善人机耦合模式下的传染病流调平台,利用电话机器开展疑似人群筛查、确诊患者随访、健康人群宣教等服务,提高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将流调工作与智能辅助诊断相结合,在短时间内对实时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智能筛查出发热伴流行病学史阳性患者,进一步夯实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染病及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面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医疗保障的力度等民生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对此,刘庆峰建议,对于已经取得规模化落地应用成效、且以辅助性质为主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应完善相应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快相应审核及认证进度;加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医疗人工智能人才和基层医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出台政策鼓励运用人工智能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帮助家庭医生高效便捷地完成健康档案采集更新、慢病干预、健康宣教等日常随访工作,切实强化基层诊疗能力。


刘庆峰还建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关爱老年人群体。具体而言,他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关爱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已经成功试点的案例进行积极的评估和鉴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快速推广。同时,打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监护人或网格员之间的兜底闭环机制,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座席和人工座席,为老年人提供人机交互的在线咨询、健康宣教、服务呼叫、应急处置、主动关怀等服务。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刘庆峰建议,制定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评价标准,依托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平台,开展线下教学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提供面向不同人群的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帮助各民族群众快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广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建设国家级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示范区,进而带动农村和边远、民族地区的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此外,推广中小学普通话测试,将其纳入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教育评价变革带来新可能,利用5G、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实现过程性数据获取;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的差异、学习风格、行为特征、性格特点等进行有效诊断和分析,为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支持;利用AR、VR等技术创设类似真实问题解决的环境更好、更精准地测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等,最终实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学生成长进行持续追踪、分析和研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实现全面发展。


基于此,刘庆峰建议,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均衡和因材施教,在师生减负的基础上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创造力;设立智能化教育评价方面专题攻关项目,围绕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方面的创新探索发布专项指导文件,重点突破全样本、多维多模态数据采集,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分析反馈等智能化教育评价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规模化推广应用;建立教育评价领域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评价跨界协同,创新评价工具,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金蕾 编辑 赵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