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 陈琳)近年来,青少年沉迷游戏造成的社会问题屡屡出现。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加强儿童游戏产品的准入监管,实施分级管理,制定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防沉迷平台,整体接入公安实名系统验证。


现状

青少年游戏用户超2亿,保护机制有优化空间


据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预计国内游戏市场实际营销总额为2786.87亿元,比上年增加478.1亿元,同比增长20.71%,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趋低龄化。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主要在于影响身心健康、影响道德认知与正常学习、遭遇网络暴力及色情侵害、损害虚拟人格构建、诱发刑事犯罪等方面。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认为,相比日韩美等其他国家主要依靠游戏分级制度、少数国家实行游戏实名制等做法,我国2019年出台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产品、相应管理功能设置、提供游戏服务时间限制、游戏消费限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目前,许多游戏企业响应国家要求,各自建立起了如健康系统、防沉迷系统等未成年人保护平台。但朱永新认为,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落地标准,行业数据不互通、家长责任意识薄弱等,这些保护机制和规则仍存在优化空间。“如实名注册,有的企业率先接入了公安实名系统验证,虚假身份信息无法通过,有的则没有。”


建议1

加强儿童游戏产品的准入监管,实施分级管理


就网络游戏监管问题,张志勇建议,加强儿童游戏产品的准入监管。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同样提出,由政府推动相关部门组建国家游戏审查机构,建立网络游戏管理平台。严格审查网络游戏内容,制定《游戏开发及审查指导纲要》,建立先立项再开发,开发完成经审查后才能上市的制度,从根源上对网络游戏产品和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张志勇认为,应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

 

此外,调整降低儿童游戏时长,进行更科学性的评估,对不同学段的儿童提出具体化要求。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每月游戏消费金额。同时,调整儿童网络游戏预警时间。

 

目前,根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PC端游戏用户累计在线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在线3小时-5小时的游戏时间为“疲劳”游戏时间,累计在线超过5小时的游戏时间为“不健康”游戏时间。

 

建议2

建议建立国家统一标准下的防沉迷平台

 

朱永新建议,应加强事中保护,在游戏中按照标准设立统一的自动管控系统。建议由政府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防沉迷平台,整体接入公安实名系统验证,推动所有企业以统一的力度和方式予以落实执行。

 

对于现实中常遇到的“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绕过游戏限制”问题,一直有呼声建议“游戏企业采取人脸识别登录、支付”,朱永新指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刀切,对于人脸这种生物隐私信息需慎重。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先行探索,另外也希望尽快形成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国家标准,明确规范适用范围及使用程度等。

 

事后服务方面,朱永新建议,应要求所有企业建立并公开投诉和举报渠道,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标准应要求各家企业应将未成年人游戏客服专线作为运营标配,提供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申诉与受理机制,及时受理并处理设计未成年人游戏的投诉和举报,并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要求所有企业按此执行。针对个别存在家庭教育、亲子沟通问题的情况,应给予1对1的深度辅导服务。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