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递交了聚焦农业发展的相关议案提案。其中,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带来的11项建议中,9项均与农业或农村发展相关。

 

3月11日,在全国两会的最后一日,新京报记者专访蒋小松,谈一谈我国畜禽良种、养殖用地、现代农业、兽药发展等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畜禽良种是农业芯片

 

新京报: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两会多位代表递交的议案或建议里,在农业发展方面都提到了畜禽良种。为什么畜禽良种问题如此引人关注?

 

蒋小松:畜禽良种是畜牧的芯片,也是农业的芯片。两年前,我提过尽快出台畜禽种业发展与管理条例的建议,经过这两年的思考和调查研究,我发现管理是次要的,首先还是发展。因此今年两会我提的是尽快出台畜禽种业“促进”条例。主要建议政府对畜禽良种行业加大支持引导,并且加强对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在相关研究投入中的法律保障。其实国内畜禽良种事业已经开展十余年了,如果国家层面能够再加一把劲,那么我们的科技也就会走得更快。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引入了国外的品种养殖,一方面,很快提高了我国的生产能力。但另一方面也让大企业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目前,我们的生猪、奶牛等多数畜禽种源都是采用的国外品种。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被国外卡住了脖子,如果有一天失去了国外的种源,我们有自有种源可以替代,不会出现肉禽蛋的供应短缺,只不过生产成本会比进口时有所提高。因为综合来看,目前国内现有畜禽种源的生产效率可能没有国外高,所以大部分企业站在市场经营角度,出于成本考量,仍在采用国外的品种进行生产。


研究育种的时间很长,家禽最短的也要10年,牛要30年,甚至40年。我国的畜禽良种行业还在不断发展、缩小生产效率差距中。需要注意的是,繁育体系是从产业最前端的育种,到性能测定、扩繁,到最后端的畜禽生产,各环节都有研究,但都是散装存在的,没有串联。未来畜禽种业的发展,首先不能产生对国外的依赖思想,要重视自主研发,同时也要注重研发成果在产业当中的应用,把各环节连为一体。

 

新京报:除畜禽良种,你在今年的建议中还提出养殖要像种植一样规划基本用地,为什么?

 

蒋小松:畜禽良种和建立养殖基本用地是我今年最感兴趣的建议。养殖用地要稳步推进,不能反复。前两年,出于疫情防控和环保管理的因素,一些养殖用地被取消了,但遇到猪肉不够吃的时候,各地又开始通过给予土地鼓励生产恢复。

 

反复的过程中有两个风险,一是可能会有人借此打擦边球不合法获取土地,二是比如现在为保护生猪产业,促进生产恢复而批准了许多养殖用地,但当猪肉供给充足、价格回落后,这些土地是否还会用于养殖,还是会被经营者改作他用?如果被用作他用,土地就失去了保护产能的初衷和意义。

 

与其一会儿限制,一会儿鼓励,不如先把它稳定下来。依据一定时期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畜产品的需求,有科学依据地确定基本养殖用地数量,以保障肉蛋奶等重要畜产品的基本供给。这里提及的基本养殖用地包括农区畜禽养殖直接生产设施用地、牧区永久性放牧地(草原)及其关联的必要辅助附属设施用地等,只能做养殖用。如果养猪不赚钱,可以去养鸡、养鹅、养牛,对土地的影响是一样的,但不能去用作建设其他类型工厂或者进行旅游等。

 

新京报:很多养殖场的取消是出于环保政策的考量,后续应该如何去平衡养殖用地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呢?

 

蒋小松:要提前鉴定需要多少量,科学规划放在何处,同时通过种养结合改善环境,共同进步。空间规划布局需要很多科学依据,不是一拍脑袋就让这里去养猪,那里去种稻。比如一亩地种水稻,每年需要多少猪粪,互相实现一个良性循环。如果未来出现在国家引导下建设的养殖基地,肯定是经过科学研究、结合各种模式划定、具备可循环发展性的,环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小农户现代化需生产标准化推动

 

新京报:现代农业是近几年常被提及的话题,如何看待中小农户的现代化发展?

 

蒋小松:现代农业应该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其中,小农户首先面临的就是经营体系的问题,应该有计划地经营,知道每年生产多少,预判明年生产多少。如果预判不好,可能导致生产越多,亏本越多。但是当下的中小农户很难预判市场,所以在经营层面就需要通过龙头企业或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把每一个小农户加进来,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引领带动中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最后变成一个大产业。

 

在生产层面,我国一半以上的养殖产能是依靠中小农户支撑,但非洲猪瘟让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农户的生产设备条件比较差,无法做到生物防控等,养殖受动物疫病影响较大。

 

事实上,以中小农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在国内还是会长期存在。我们要在生产层面尽量帮助小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重点支持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以及标准化种养基地,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中小农户,加大对中小农户购置小型耕作机械、适度规模养殖设施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金融和保险帮扶力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发挥带动作用。现代农业园区的支持政策应惠及中小农户,将入园企业带动中小农户的绩效列入量化考核体系。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应重点支持跨行政区域的合作、联合发展、整县推进的带动能力强、运行机制完善的大型合作社。还可以促进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发展,通过设施设备改造、技术更新和专项培训,提升中小农户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传统中小农户逐渐向现代家庭农场转变,传统农民逐渐向职业农民转变。

 

需要了解的是,中小农户养殖的现代化要标准化,还有一个过程,而对动物的防病治病是贯穿始终的,所以兽药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新京报:当下我国兽药发展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蒋小松:兽药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我国在兽用疫苗方面是非常厉害的,禽流感、抗生素等方面研究水平很强。2019年,全国兽药生产企业1632家,生产总值552.88亿元,销售额503.95亿元,虽然和其他行业比,产值、规模都相对较小,但在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的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就兽药发展而言,如何降低成本是当前行业需要考虑的内容。兽药长期以来按照13%的增值税税率执行征收,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包括饲料、农膜、种子、种苗、化肥、有机肥、部分农机、复混肥都是实行的免征增值税。

 

作为一项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兽药行业的企业高税负、高成本、低利润会阻碍兽药产业的升级、创新、发展,也使我国养殖企业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在养殖的总饲养成本中,兽药成本约占15%-30%,尤其近年来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使得动物疫病治疗、防疫成本进一步增加,用药成本甚至占到总饲养成本比重的20%-45%,增加农民养殖负担。

 

所以如果可以将兽药产品定性为农用生产资料,对兽药生产企业执行免征增值税,或按照简易办法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税收政策,降低兽药企业的成本,不但会促进相关行业有更多空间去研究更前沿的兽药,也会降低兽药价格,减少农户负担,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