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 周怀宗 耿子叶 王巍 王颖)今年全国两会上,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是三农领域的焦点之一。对于种业翻身仗问题,新京报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访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表示,种子的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问题,要打好种质资源、基因、技术、组织的组合拳。

 

大豆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一个重点品种。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刘录祥提到,目前,小麦和水稻,两种最主要的口粮已实现完全自给,中国人吃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已经实现。不过,大豆、玉米等单产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60%,大豆是打赢种业翻身仗里一个重点品种。

 

大豆起源于中国,最初种植面积较大,而后有所下降,最近一两年,大豆种植已经恢复到1.4亿亩左右。要保证产量,首先要保证种植面积,根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包括两会期间以及农业农村部的要求,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一定要稳定在1.4亿亩以上的面积。

 

“目前,我国大豆单产潜力跟发达国家有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生产环境导致,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种质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我们种质资源的利用不够,我们培育的品种还不能适应我们现代化生产需要。为此,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鉴定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刘录祥表示。

 

“我们大豆种质资源其实非常丰富,目前,我国自产大豆种植面积1.4亿亩,总产量在1900万吨,基本能够满足我们国内食用大豆的需求。我们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粮或压榨。但是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单产,使得进口量稳定不增,或者慢慢的降下来。”刘录祥表示,怎样利用好我们既有的大豆种质资源,为我们自主品种的培育提供非常坚实的科技基础是当前主要课题之一。

 

刘录祥提到,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的种业发展实际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其中的核心还是种质资源。“杂交水稻的产量突飞猛进,我们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丰收,实际都是科技的力量在后面支撑。我们的杂交水稻之所以突破,是因为发现了‘野败’这样一个特别珍贵的种质资源,这个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我们杂交水稻的生产大面积提升。包括我们小麦的矮秆基因,每十年、二十年每亩单产都有100公斤左右的提升,这些都为我们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充分说明了种子的重要性。”

 

下一步,就是要打好种质资源、基因、技术、组织、企业的“组合拳”,大幅度提高大豆、玉米等单产水平,提高这些品种的总体供给能力。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周怀宗 耿子叶 王巍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