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在去年低基数推动下,2021年前两月,主要宏观指标出现两位数回升。不过,若以两年平均增速来看,餐饮消费、制造业投资等部分指标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家统计局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在恢复进程中。

 

国家统计局对新京报表示,受到去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低基数影响,今年一季度GDP将出现大幅增长。但不同指标间的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从指标本身以及指标间的协调性来看,中国经济将继续去年以来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

 

解读1:剔除基数影响,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今年前两月主要宏观指标数据。1-2月,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0%。

 

主要宏观指标均出现两位数增长,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跌落较大影响,上述指标在去年同期均为负值,从而显著抬高了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

 

为使数据可比且更具参考意义,此次数据发布罕见使用了两年平均增速这一指标,试图剔除低基数的影响,同时将今年数据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较。

 

具体而言,1-2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8.1%,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6.9%;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6.8%,比2019年同期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3.2%,比2019年1-2月份增长6.4%;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1.7%,比2019年1-2月份增长3.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从上述数据综合来判断,当前经济总体上处于恢复进程中。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除基数效应外,经济大幅回升还有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支撑,是前述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爱华介绍,去年二季度以来,疫情防控见效,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同时,随着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外部需求有所改善,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

 

从政策方面看,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起到提振作用。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平均放假天数7.5天,明显少于正常年份。相应地,企业开工和项目施工的时间明显延长。

 

解读2:数据好看日子难过,经济复苏存在不平衡

 

尽管开年数据“好看”,但指标间的不平衡仍需关注。刘爱华认为,主要指标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但恢复中的不平衡客观存在,表现在行业之间、领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比如,接触性、聚集性行业的消费和服务有一些指标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记者注意到,消费数据中,今年1-2月餐饮收入708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8.9%,但两年平均增速仍为负值,同比下降2.0%。投资数据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仍然为负,下降3.4%。

 

刘爱华表示,消费和投资都尚处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餐饮消费仍然受到局部地区的聚集性和散发性疫情影响,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投资方面,受到企业投资能力、投资信心的恢复,以及疫情防控压力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制造业投资恢复势头较慢,仍然需要一些时间。

 

同时,低基数也使得宏观与微观之间出现一定差异,宏观数据“好看”,但微观日子“难过”。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仍在恢复元气的过程中。

 

刘爱华表示,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还不稳定,2月份小型企业的制造业PMI在临界点以下,说明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比较多的生产经营困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包括鼓励资本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流动,促进融资成本下降,延长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实施期限,出台新的结构性减税措施等。

 

刘爱华表示,随着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循环逐渐畅通,加之各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将逐渐稳步恢复。

 

解读3:尚在恢复进程中,数据不代表重返高增长

 

由于我国采用同比增长速度作为主要指标,因此,以去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个负增长为基数进行同比计算,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在此情况下,如何判断中国经济复苏的真实水平?

 

国家统计局此次发布,选择了两年平均增速这一指标作为参考。刘爱华对新京报表示,采用两年平均增速这一指标,作为衡量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真实水平的依据,是经过反复测算、尝试多种方式后得出的目前最好的办法。

 

记者采访多位学者,均采用此方法并与潜在增速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回到常态水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认为,剔除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应该保持在5.5%-6%的增速水平,2020年GDP同比增长2.3%,2021年如果达到8%以上,那么两年复合平均增长速度基本符合上述区间。

 

财信研究院将央行2019年发布的《中国潜在产出的综合测算及其政策含义》中“2021年国内潜在经济增速水平在5.7%左右”作为参考标准,若两年平均增速高于或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均可视为经济已恢复至常态水平。

 

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剔除掉低基数效应后,总的来说,目前已经比较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但是具体到个别指标,有的好一些,有的像消费还是差一点。

 

国家统计局目前并未给出潜在增速作为比较,刘爱华表示,潜在增速是研究范畴的概念,尚无统一数据,但中国经济在恢复性增长进程中是肯定的。

 

谈到全年经济走势,刘爱华认为,无论从经济恢复态势,还是从要素支撑、政策支撑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恢复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我们也有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此前也表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陡然上升是正常统计现象。但是,如果与去年四季度进行环比,或者剔除异常波动后再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尚处在恢复过程之中,谈不上重返高增长轨道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