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王女士近日在北京一连锁零售门店购物时,在“营养辅食”货架区发现了“奶片”产品。其中一罐“奶片”外包装显示其单位蛋白质含量仅3.2克,但碳水化合物单位含量高达64.8克。“奶片顶多算是零食,摆在辅食区域不太合理,糖分含量看着似乎很高,并不适合小朋友。”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线索,新京报记者近日对北京市场销售的22个品牌、36款“奶片”产品展开调查,不仅发现超四成产品使用的主料是植脂末、含乳食品基料粉等非乳粉成分,而且还注意到所有“奶片”的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指每100克含量)都在50克以上,比一般纯牛奶和全脂奶粉的单位碳水化合物都要高,部分奶片甚至与牛奶糖的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当。同时,36款产品均含有或添加了世卫组织建议要少摄入的葡萄糖浆、白砂糖等糖类。

 

 

“奶片”加糖成“标配”

 

自3月7日起,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商超、便利店、母婴店、新型零售门店等渠道,收集到22个品牌的36款奶片、奶贝类产品信息,发现超四成产品使用的主料是植脂末、含乳食品基料粉等非乳粉成分,这与消费者对“奶”字的预期相差甚远。公开资料显示,植脂末又称奶精,是以精制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的产品。

 

同时,“奶片”的高含糖量也被诟病。新京报记者发现,36款“奶片”产品的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在50克以上,而且均添加或含有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白砂糖等游离糖中的一种或几种。尤其在植脂末和含乳食品基料粉的成分中,“葡萄糖浆”还通常位列第一位。

 

资料显示,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二糖、寡糖、多糖四大类别。日常生活中,具有明显甜味的碳水化合物多为单糖和二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因此,碳水化合物常被理解为广义的“糖”。

 

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糖摄入限量的建议,将儿童和成年人的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相当于每天最多摄入50克糖,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据营养专家解读,游离糖主要包括制造食品时加入的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果糖等,也包括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玉米糖浆和果葡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品。而完整的水果、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等,不在游离糖范围内。

 

在36款“奶片”中,标称泰国进口、广州大头发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经销的“点点龙”牛奶味压片糖果(原味),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76.7克。“淘气牛”驼奶贝、羊奶奶贝,“乖孩子”VC小奶棒(原味)、“立仔”蒙古奶贝(原味)、“赛味馆”积木形奶片糖、“恩禾金”羊奶片(原味)等产品的单位碳水化合物也在70克以上。这与旺仔、不二家等牛奶糖的单位碳水化合物(70余克)的含量相当。

 

同时,对比市场上在售的纯牛奶和全脂奶粉不难发现,纯牛奶的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在5克左右,全脂奶粉的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0-40克左右,来源均为牛奶中天然含有的乳糖,不属于游离糖。36款“奶片”单位碳水化合物比纯牛奶和全脂奶粉的都要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通常来说碳水化合物含量约等于含糖量。如果糖分摄入过多,人体心脏负荷会过重,甚至引发甜食综合征,造成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代谢功能紊乱。

 

部分“高糖”产品瞄向儿童群体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商家还把“奶片”产品瞄向了儿童群体。如标称东莞乐达食品生产的奶片糖,外包装使用了小朋友喜爱的“小猪佩奇”形象,主料为植脂末,奶粉含量不详,单位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5克,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达65.7克。

 

在研究了“小猪佩奇”奶片糖的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后,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该产品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植脂末原料中的葡萄糖浆等,脂肪基本来自植脂末,“从营养角度来说较差,不推荐食用。”

 

3月11日,乐达食品(东莞)有限公司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其“小猪佩奇”奶糖片针对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儿童。但当问到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和高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适合儿童时,公司方面表示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此外,标称东莞市德力恒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委托生产的“功夫小鸭”玩具乳片,主料也为植脂末,单位蛋白质含量仅3.2克,单位碳水化合物含量达64.8克,且与手指饼干等产品一同被摆放在KKV房山龙湖天街店的“营养辅食”货架区,但“奶片”通常并不在辅食标准和商品范畴里。

 

KKV房山龙湖天街店“营养辅食”区售卖的“功夫小鸭”玩具乳片。

 

在大型商超,奶片、奶贝类产品也通常被放置在糖果货架区,不少产品包装上印有卡通图案或宝宝形象。其中,标称内蒙古蒙中牧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含牛初乳奶贝贝,在包装上打出了“适合儿童食用”的宣传语。对于产品宣称“适合儿童”的依据,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将由相关负责人回复,截至发稿尚未回应。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宇认为,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是有危害的,部分奶片产品额外添加了糖,不建议给孩子吃。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则认为,一些“奶片”产品的属性是压片糖果,营养价值远远比不上奶,“植脂末不是关键问题,糖才是。”

 

(新京报记者王思炀对此文有贡献)

 

新京报记者 郭铁 摄影 郭铁(除署名外)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