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调研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由40年前的0.67%上升至12.8%,患者已达1.28亿,且糖尿病患者控制达标率相对较低。”在新京报3·15特别直播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永源对糖尿病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指导糖尿病患者科学控糖。


糖尿病可以被“治愈”吗?


潘永源:糖尿病又被称为“甜蜜的杀手”,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控制好血糖至关重要。医生认为所谓的治愈是指通过药物控制或饮食运动等治疗手段,能够使血糖达标。糖尿病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通过长期控制,避免发生并发症,才是人们想要达到的治疗标准。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即使服用降血糖药物,也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潘永源:空腹血糖(停止饮食8-12小时所测得的血糖)如果大于等于7.0mmol/L,餐后血糖(餐后整两个小时的血糖)如果大于等于11.1mmol/L,任意两次达到该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此外,如果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且有任意一次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也会被诊断为糖尿病。鉴于“三多一少”症状不好判断,建议大家前往医院检查静脉血。


低于诊断标准就是正常吗?


潘永源:并非血糖低于标准就是正常,空腹正常血糖的范围应在3.9mmol/L-6.1mmol/L,餐后正常血糖为3.9mmol/L-7.8mmol/L,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7mmol/L之间,餐后血糖值在7.8mmol/L-11.1mmol/L之间,被称为空腹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此时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和锻炼,以改善血糖,所谓糖尿病诊断标准则是大家需要服药的标准。


一次测量达标就能放心吗?


潘永源: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全身的评估检查,仅凭一次血糖的测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结果。很多人对糖尿病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关注度相对较低,等到出现并发症,治疗就相对困难了,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人们应关注自身血糖指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通过少量药物或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