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如何振兴乡村的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3月28日,在昆明市宜良县麦地冲村,乡村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大会主席王石先生、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和宜良县县委书记李绍俊,共话“乡村如何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左一)、乡村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大会主席王石(左二)、宜良县县委书记李绍俊(右一)考察村庄。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需要能吸引人才的产业

   

麦地冲村是中国农业大学和昆明市合作建设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区”之一,这是一个结合了城乡融合、农文旅融合、城镇化型乡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振兴模式。


麦地冲村农旅项目。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两年中,宜良县在这一模式下,做出了许多探索,尤其是人才建设方面,宜良县县委书记李绍俊介绍,“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三方面工作结合的方式。首先,我们认为,能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通过鼓励返乡本土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吸引外来人才下乡,将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其次,以群众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充分利用组织优势,组织千家万户的群众,一起想、一起干、一起做成事,一起努力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第三,响应国家政策,在县域内培养干部,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等,参与到乡村的具体工作中,发挥干部的政治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需要有一个把人才、资本黏住的产业,”李小云说,“乡村生活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形态,乡村振兴的元问题,是价值本位的问题,并非是一个功能主义的经济问题。乡村过去是被动提供原材料、人才、资源的地方。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所以推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乡村需要有自己的产业才能够进一步吸引人才回流。同时,乡村产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受到都市影响的乡村,可以通过建立与城市需求相关联的产业体系,以城乡互动的模式实现乡村振兴。这也是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中,用城市的动能给乡村赋能、让城市的要素进入乡村的含义所在。”


王石、李小云、李绍俊共同探讨乡村如何振兴。受访者供图


致力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的王石先生则表示,教育赋能是未来他与乡村发展基金会的主要目标,他们将通过明确教育谁、谁来教育、在哪教育、如何赋能等,柔性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为乡村振兴及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建设做出更长远的贡献。

 

发挥本地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麦地冲村是一个山区的小自然村,人口仅有171人。村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烤烟是当地经济支柱产业。2020年5月入选云南省旅游名村,同时被推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七彩梦乡-麦地冲村。受访者供图

 

在乡村振兴中,这也成为增加当地收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李绍俊表示,根据自身特色,宜良县设计了县域的振兴规划,其下辖的乡镇、行政村也有其各自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是根据各乡镇、村的特点所设计。同时,还借助了外部的智力支持,“宜良县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委党校等教授专家团队,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特定的规划方案。同时,宜良县注重以干部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从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一直抓到村党支部书记,四级书记要身先士卒带头来干。”

 

李小云分析了云南及宜良县的优势和劣势,“云南有三个劣势,一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不同,云南缺少强大都市的带动,缺少附加值价值很高的工业体系;二是云南山地基础设施较差;三是云南的‘大村小城’现象。因此,按照常规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很难。必须要发挥云南自身的优势,包括高原气候、宜居环境、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等,这些特色给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因此应着眼于小农户现代化改造、特色农业现代化、特色乡村旅游方面实现乡村振兴。”

 

王石也表示,“不同于以往,人们来云南,主要是满足旅游观光的需求,现在还多了欣赏田园风光、民族风情的需求。如麦地冲这样有特色的村庄,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因此,应该继续当前的乡村振兴之路,持续保持吸引力。”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