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底,北京冬奥组委已成功签约39家赞助企业,其中有11家是第一层级的赞助企业——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


早在2017年12月26日,中国联通就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约,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签约当晚,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承诺,中国联通将以智慧网络和极致速率支撑奥运。


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冬奥会办公室主任张嘉回忆:“2008年7月26日,一家国际新闻机构在奥体中心场馆群完成 VLAN 项目测试后,频频向中国网通的工程师点头称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融合重组成现在的中国联通)。这是奥运会第一次提供基于VLAN的多媒体实时传送服务。”


北京即将成为“双奥之城”,而联通人也将成为既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服务冬奥会的“双奥人”。张嘉说,中国联通冬奥保障团队已于3月25日-26日组织完成内部的技术演练,共涉及传输、数据、WLAN、动力环境等专业共计25个实战案例,演练效果非常不错,说明网络、设备、流程、人员均已就绪。


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冬奥办主任张嘉。受访者供图


5G创新应用打造奥运“超级现场”

 

新京报:中国联通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签约以来,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做了哪些工作?

 

张嘉:中国联通自2017年正式签约以来,发布了安全、数字、智能、绿色、科技的“SMART 智慧冬奥”总目标。我们在网络保障、市场发展和文化提升三个方面履行好央企责任。

 

在网络方面,我们以5G场馆设施为重点,在北京全面构建5G领域的技术、商业、社会责任三大领导力,以“5G CAPITAL”计划为引领,打造全球5G标杆。同时,打造冬奥运行服务保障体系。目前已完成了冬奥通信服务标准、网络总体规划、通信服务专项规划和场馆部署方案等一系列顶层网络规划设计。

 

新京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重要竞赛场馆的主光缆敷设工作完成得怎么样?

 

张嘉:2019年,我们历时40天,完成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主光缆敷设工作。2020年,我们历时15天,完成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主光缆敷设。当前阶段,正在进行延庆冬奥村及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主光缆敷设工作。

 

我们承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计时记分线缆敷设项目,使用的是AWG20型号欧标电缆,国内很少使用,建设团队多次与冬奥组委技术部等相关专家沟通讨论,制定最合理的方案,使用最严格的线缆接续工艺,克服低温、大风、管道交付延期等困难。

 

为了保证手指灵活,所有施工人员不能戴手套,20多人手指全部冻伤,在最短的施工窗口期内,完成了国内第一条符合国际雪联认证要求的管道内计时记分线缆敷设任务,共敷设线缆近20公里。

 

新京报:这些基础设施将在赛时发挥什么作用?

 

张嘉:中国联通在延庆小海陀山区域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可实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及延庆赛区核心区其他区域联通3G、4G、5G信号全覆盖,具备开通固定电话、互联网专线、点对点专线等固定通信服务条件,为赛时科技冬奥项目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把一座无人山变成了一座“智慧之山”。

 

中国联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以5G为引领的创新应用,面向观众实现8K高清直播、360度多场景体验等观赛服务,打造奥运“超级现场”。面向场馆与组委会提供智慧出行、移动安防、周界防控、场馆运营、区块链安全溯源等办赛服务。面向运动员及转播商提供智慧医疗、智慧训练、运动员村VR娱乐、云转播等参赛服务,为公平竞赛提供保证。

 

通信指挥团队日均工作14.5个小时

 

新京报:此次北京赛区为期10天的测试活动,对于北京冬奥会的赛时运行至关重要,中国联通做了哪些准备?

 

张嘉:为了完成本次通信保障任务,中国联通在2月26日雪上测试活动结束当日就举行了冰上测试活动保障工作启动会,梳理雪上测试活动的得失。

 

中国联通参加本次冰上测试活动的保障团队共有10支,全部保障人员共计223人,他们中有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老兵”,也有人参加过国庆70周年庆典保障。全部保障人员已于3月19日正式集结,并已完成赛前培训和全部场馆环境、网络、设备、业务的熟悉。

 

本次冰上测试活动涉及的通信业务有固定语音、数字专线、数据 WIFI、移动通信和POC对讲等业务,5个竞赛场馆的设备部署工作已全部完成,各种通信业务按照组委会需求正在有序开通。

 

此外,中国联通冬奥保障团队已于3月25日-26日组织完成内部的技术演练,涉及传输、数据、WLAN、动力环境等专业共计25个实战案例,演练效果非常不错,说明网络、设备、流程、人员均已就绪。

 

新京报:对于场馆通信保障,你期待测试哪些内容?

 

张嘉:做通信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无线的资源是有限的”。比如鸟巢,如果开幕式有8万人进场,再加上转播、智慧、网联网管理等,通信的压力将非常大,而这种测试在测试活动上我们是遇不到的。

 

本次测试活动,我最担心的是团队人员的身体状态。比如本次测试赛的TTOC(技术通信运行中心)通信指挥团队日均工作14.5个小时,如果再算上往返通勤的3个小时,人员的工作强度极大,为此我们统计了每个员工的返程路线和方式,做好了夜班搭车安排,确保每个员工平安到家。

 

我们有应急预案,但更进一步,不只停留在纸面和桌面推演。仿照国际奥委会的赛前技术演练,我们成立了导演组,并设计了包含10大业务场景的内部技术演练方案。按照应测尽测的原则,对每个场馆具备条件的业务场景进行破坏性测试,检验各团队对网络设备的熟悉程度、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政策流程的掌握情况。我们要做的是立体动态的应急预案。

 

中国联通冬奥保障团队8月后将陆续集结到位

 

新京报:场馆测试活动后,中国联通还将做哪些后续工作?

 

张嘉:本次冰上测试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立即组织各团队进行测试总结,并同步征求冬奥组委、北京市通管局、联通集团公司等各方意见建议,还将组织雪上、冰上测试活动的场馆通信经理进行座谈交流,撰写中国联通冰上测试活动测试总结报告。

 

在北京冬奥会正式开赛前,中国联通还有三项主要工作需要完成。一是场馆通信设备部署及业务开通。4月后,所有场馆和服务设施的通信设备部署工作将进入冲刺阶段,随着各项冬奥通信业务需求逐步明确,海量复杂的综合布线工作将到来,这是对我们场馆部署工作的最大考验。

 

二是冬奥培训工作。在测试活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各类方案。随后展开集中培训,并对所有参培人员进行认证考试、持证上岗。目前在我们的冬奥培训基地,即将搭建完成1:1的真实TER(通信设备)机房,供培训实操使用。

 

三是团队集结进驻工作。中国联通冬奥保障团队将于8月后陆续集结到位,集团公司、国际公司、各省份分公司技术专家也将云集各赛区,他们将伴随场馆技术团队进驻场馆和TTOC,再次适应场地、熟悉环境。预计在9月,我们将组织所有团队参加中国联通全要素通信技术演练,为10月和12月的官方技术演练练兵。之后,中国联通将正式进入冬奥通信运行保障阶段。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