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情况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是仍然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长、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等潜在风险隐患。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涉及粮食安全问题有多个“首次”。首次将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首次将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这向外界释放了何种信号,引起关注。


梁彦表示,“十四五”规划一共有五大类20个指标,其中8个为约束性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其中之一,属于安全保障类。这是我国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明确。


同时,“十四五”规划还首次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作专节规定,从产购储加销体系的各个环节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制度方面,“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意味着将采用法律手段强制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分析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梁彦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尽管形势看好,但是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松。她表示,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长、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容易遇到自然灾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都是潜在的风险隐患。


梁彦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确保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6.5亿吨,即1.3万亿斤以上,这是一个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必须执行。同时,在储备、流通、产业支撑、设施建设等各环节加强粮食安全。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