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央视新闻截图


■编者按


一百年,风雨征程。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如今,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百年华诞。


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沐风栉雨,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越过“急流险滩”,躲过“惊涛骇浪”,而今已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宏伟篇章,是一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瑰丽史诗。


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


在此之际,新京报评论部组织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以“百”破题,以百年成就为切口,鉴史而察今,继往以开来,以期把握现在、启迪未来,汲取继续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此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之四。


★“两个一百年”,一个中国梦 | 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之一

GDP破百万亿:回望百年,中国取得翻天覆地经济成就 | 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之二

“百人计划”:唯人才可托起百年强国梦 | 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之三



文 | 徐立凡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消除绝对贫困,是联合国于2015年提出的愿景,其目标计划是在2030年全球消除极端贫困,而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在这背后,是8亿中国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是中国的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趋近于零,是中国为全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


“消除绝对贫困,中国脱贫工作100%;助力全球减贫,中国落实举措100%;面向未来发展,中国坚定信念100%”,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真实体现,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于2021年4月6日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正是对这一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系统性总结。


早期共产党人就重视“扶贫”工作


▲经过数十年的产业扶贫,到今天,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回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于“扶贫”的重视,在早期共产党人的时代就已形成。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是我党的两大任务”。


除了“土地扶贫”,早期共产党人也很重视“文化扶贫”。时任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的徐特立曾说过,当红军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少到全部人口的20%以上”。


实际上,赋予贫苦农民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就是“人的启蒙”。这种启蒙,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农民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联结,使得扶贫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代代相传。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经济和民生的烂摊子,扶贫更是中国发展必须补上的一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为此作了多方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的是以合作化的形式消除贫困。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1986年,中央层面建立了扶贫领导机制——“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也就是今天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前身。


同时,第一次制订了“扶贫线”——200元。这是以每人每天2100大卡的热量需求,折合成食物价格计算的,实际上就是温饱线。按照这一标准,1986年时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人降到了1.25亿人。


1994年,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的出台,中国扶贫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向小康迈进,成为这个阶段扶贫的主要目标。


这个阶段,改革开放的红利进一步释放,贫困线以下人口已降低到了7000万人左右。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贫困线标准也不断提高。2000年提到了625元,2001年提到了872元,2010年提到了1274元,2011年又提到了2300元。


这反映了中国扶贫的务实态度。而随同贫困线提高的,是贫困人口的反复。像按照原先标准,2010年时中国贫困人口只剩下了2688万人,新标准出台后再次回升到16567万人。


1986年制定第一个扶贫线时,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但现行的2300元的标准,其实已经高于世界银行现行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因为贫困线是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的,而非简单的汇率换算。


贫困线高于国际标准,客观上加大了扶贫工作压力,但没有削弱中国扶贫的决心。在十八大以后,中国扶贫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并最终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奇迹。


信念和牺牲写就了中国扶贫奇迹


▲陕西岚皋县两位副县长冯涛和杨乐在直播间为当地特产带货。“县长直播”已成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一道风景。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在2015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当年的经历:“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挂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所以经常讲这个问题,目的就是推动各方面加紧工作。”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这就是薪火相传,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使中国扶贫事业在十八大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扶贫投入大幅增加,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使得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精准扶贫、分类施策、“扶贫必扶智”等方略全面落实: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村子重点扶持生产和就业,有的村子易地搬迁安置,有的村子通过生态保护脱贫,有的村子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分钟就有30人摆脱贫困,这一奇迹的背后,是18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和无穷的付出。


以2021年2月25日为时间节点,中国正式告别了绝对贫困,取得了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是,扶贫工作还没有结束,消除相对贫困依然任重道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设立五年过渡期,继续实行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机制等部署,表明中央继续集中资源,从脱贫攻坚转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坚定决心。


扶贫仍在路上,而指引扶贫的是根本力量,来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形成的信念和牺牲精神。这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也将成为书写下一阶段中国扶贫奇迹的根本保证。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陈静  何睿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