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今天(4月8日)上午,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会上公布了《2020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分析报告》。《报告》介绍,2020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共提出1413件提案、1356件立案,分别比2019年增加6.48%和11.15%。疫情期间,去年众多委员创新利用“网络”和“云端”参与履职,委员工作室成为委员联系公众的新方式。

 

去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共提出1413件提案

 

《报告》介绍,去年一年来,政协共举办各类会议活动745次,参加委员19556人次,人均参加25.73次。参加会议活动的人次数、年人均参加次数略低于2019年,但高于2018年之前所有记录。出席十三届三次全会的有736名委员,占委员总数的96.84%。其中小组会、大会发言、专题座谈会、闭幕会等委员出席率均创新高。

 

从提案情况来看,2020年委员共提出提案1413件,立案1356件,均已按时办结。提出提案、立案数量分别比2019年增加86件和136件,增长率为6.48%和11.15%。参与提出提案的委员709人,占委员总数的93.29%。委员个人提案1252件、集体提案161件、平时提案132件,分别比2019年增加127件、66件和83件,增长率为11.29%、69.47%和169%。

 

众多委员反映了社情民意相关信息,有492名委员围绕不同主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25件。与2019年相比,参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委员增加111名,增长率为29.13%;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件数增加1205件,增长率为194.35%。

 

面对疫情影响,去年委员创新了履职方式,利用“网络”和“云端”参与履职。据统计,去年委员共线上参加远程协商视频会议219次、367小时、4020人次,比2019年增加175次、299小时。参与网络议政主题22个,留言评论854人次。委员利用履职平台参与各种网络视频直播活动、讲座、委员讲堂、政协报告厅等112场,直播时长达180小时。

 

委员工作室打通委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报告》介绍,从委员履职情况数据分析,2020年委员履职呈现出诸多特点。比如,去年委员为新冠疫情防控付出大量“人财智物”,履职数量和质量均提升,并创新了联系公众的方式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去年委员们在人财智物等方面积极付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410名委员在不同岗位、以不同形式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217名委员和委员企业累计捐款2.48亿元,捐赠口罩1100余万只,捐赠防护服、医用手套、护目镜210余万件。51名委员参与社区值守和一线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后,委员还围绕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50余人次赴医院、疾控中心和社区进行实地调研,128人次依托网络进行讨论交流、发表意见,通过协商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归纳。委员围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强返京人员健康管理等提出提案,其中26件被及时转交有关部门,推动了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委员围绕抗击疫情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21篇,191篇被《诤友》采用,并向全国政协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为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指出,2020年委员注重履职数量和履职质量。委员围绕11项重点协商议题和市委交办的1项立法协商议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言成果。全年重点协商议政活动37项,调研活动457次,委员参加4902人次,提出建议649条。委员围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开展各类考察调研活动130余次、专题研讨40余次,委员参与4000余人次,各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委员工作室等参与专题调研建言工作超过7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形成市政协委员关于北京市“十四五”规划83条意见建议。

 

委员提案质量也有提高,去年有11件委员提案被重点督办协商,57件被评为优秀提案。75件被全国政协等有关刊物采用,12件被评为优秀信息。

 

去年,还有众多委员把委员工作室作为联系群众的新平台和新方式,先后建立了共青团和青联界、九三学社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堂等10余个试点委员工作室,联系群众更加便利。委员工作室围绕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十四五”规划、青年发展成长等,先后开展20余场联系群众活动,200余名委员参加、350余名公众代表参与。《报告》认为,委员工作室活动实现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机衔接,更好地凝聚了社会共识,打通了委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报告》介绍,今年北京市政协将围绕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动员组织各界委员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水平。市政协将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促进委员广泛凝聚共识,加强委员联系和服务管理。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