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既有崂峪苔草、毛茛等乡土植物,又有榆叶梅、胡枝子等蜜源植物,还有冬奥观赏植物推荐品种如金枝国槐、乔松等。4月8日,“绿色科技 多彩生活”科普宣传活动启动,将持续到4月18日,其间将开展6场线下科普活动,4月10日、11日、17日、18日对市民开放,大家可搜索“园林科创”小程序预约参观。


为此次科普宣传活动打头阵的,是北京园林绿化新优植物品种推介会,推介会在位于望京花家地的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科技创新中心内开展,426种适于春季展出的新优品种亮相。


这些参展品种是如何选择的?开展推介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北京在新优植物品种选育方面有何计划?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归自然”是北京园林绿化的理念,北京将加大乡土品种的开发利用和良种选育,推动更多的新优品种走出实验室,应用到绿化工程中。


北京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参展的新优品种更多体现服务多样性


新京报:今天启动的科普宣传活动除了推介会,后续还有哪些活动?


姜英淑:“绿色科技 多彩生活”是2021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科普品牌活动,今天的推介会是科普宣传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首场活动,整个科普宣传活动持续到4月18日,后期还有新材料展、新技术展以及新装备展等。


新京报:推介会现场参展的426个植物品种是怎么选出来的?有什么特点?


姜英淑:本次推介会在北京1100多个在圃的植物品种中,甄选出适于春季展出的新优品种426个,其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35个,这些品种代表了我们国家在园林绿化育种方面技术和成果的结晶;还有另一大类为乡土植物品种76个,这些是最适合北京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其生态服务功能最好,对环境改善效益最大。


从建设绿色和生态北京的角度来说,我们既需要这种作为骨干的乡土植物,也需要经过高科技培育出来的景观和生态效果俱佳的优良品种。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现场参展的植物更多地体现在服务的多样性,比如蜜源植物可以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抵制有害生物;“京绿”白蜡、“雷舞”白蜡等延绿植物品种,在增彩延绿建设中表现突出。


现场展示了很多乡土地被植物,这些乡土植物适用范围广、养护简单、观赏性强,部分品种已经在北京园林绿化中大量推广。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将加大乡土品种的开发利用和良种选育


新京报:举办这场新优植物品种推介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姜英淑:主要是为科研单位、企业、用户搭建科技品种和应用的平台。我们现在很多技术、品种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新品种用得少,成本就高,成本高,用得就少,这种不良循环,导致新品种推广存在难题。


实际上我们的植物品种科研新成果有很多,今天展出的400多种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举办推介会的目的,也是希望这些品种不要只放在科研单位的抽屉里,不要只存在实验室里,一定要走出来,应用到实际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新京报:近些年,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未来在新优植物品种的选育上,北京有哪些计划?


姜英淑:近些年我们在城市绿化中,逐渐恢复乡土野花野草,让大家在城里、院子里、公园里都能看到野生植物。当然野生植物需要一个驯化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种进城里,我们会把一些有潜力的植物发掘出来,加大利用,同时进行自然养护,让它们在移栽过程中,形成天然植被,回归自然,这也是我们的理念。


另外,我们在展会上也发现一些问题。以前存在品种研发力度不足、重视不够、引进外来品种多一些的情况。植物种子好比是园林绿化行业的“芯片”,是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挖掘自有的、知识产权的乡土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强、成本低、管护容易,还能给市民带来乡愁的记忆。乡土品种对于生物多样性也有好处,生态更加自然,能给一些小动物、鸟类提供食源和生存的场所。


像今天展出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虽然只有35个,但将来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我们会更多关注为害虫天敌提供营养的蜜源植物、给小动物提供食物的食源植物等,未来还将继续引导科研单位和园林企业,加大乡土品种的开发利用和良种选育,让我们的绿化既能保持乡土特色,又有好的景观效果。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