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雪良)日前,北京市政务服务领域首批两个地方标准——《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最多签两次、延时服务等改革措施,拟写入北京地方标准。

 

细化“一窗式服务”“最多签两次”等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旨在完善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和管理要求,细化“一窗式服务”“最多签两次”“政务服务’好差评’”各类服务建设要求,推动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引领政务服务创新改革,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乡镇(街道)应设立本级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可保留市场监管、公安两个部门设立的专业服 务窗口。具备条件的政务服务中心可设置 24 小时自助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应设立并公开政务服务咨询电话,设有专人接听,电话一次接通率应高于 90%。周六(除法定节假日)应提供不少于4h的预约事项的办理服务。政务服务中心应建立“表扬台”“曝光台”,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监督,等等。

 

《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则从前端事项管理角度,对政务服务事项编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及实施清单信息要素等具体内容,给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事项要素“最小颗粒度管理”等内容,旨在为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科学高效管理提供依据。

 

什么是“最小颗粒度管理”?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办事标准越明确,企业和市民办事就越方便,所谓事项要素“最小颗粒度管理”,就是要求相关委办局尽最大可能明确办事各环节要求,以便利服务对象办事。

 

制定地标方便逐年修订完善并实施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是2018年底北京市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机构,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两项标准,是北京市政务服务领域首批地方标准。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规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去年4月,北京市政务服务局曾推出《北京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对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服务流程、服务平台、监督评价等实施全方位标准化管理。

 

为什么要制定地方标准?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制定和实施这两项地方标准,将有助于总结、固化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和事项标准化已经形成的工作经验,对完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高效、长期运行,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均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与规章、指导意见相比,地方标准可以每年修订,及时完善和提升,作为管理手段更加方便相关委办局参照执行。

 

市民可登录http://scjgj.beijing.gov.cn/hdjl/myzj/bzzxdyjzj/202104/t20210406_2345542.html,就两项地方标准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