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国家统计局4月9日公布数据,2021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5%。在开年连续两月落入负区间后,今年CPI同比指数首次“转正”。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

 

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呈现“一涨一跌”的局面,共同推动CPI由负转正。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认为,一方面,春节后猪肉价格等明显回落,影响食品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对CPI同比造成拖累;另一方面,汽柴油价格上涨带动非食品价格由负转正,推动CPI同比上涨。

 

除上述新涨价因素外,翘尾的负向影响大幅减弱也是原因之一。据测算,在3月份0.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前述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3%,一季度核心CPI与去年同期持平。

 

鲜菜价格明显下降,猪肉价格已降超过三成

 

食品价格同比、环比双降,对CPI造成拖累。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7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

 

其中,由于天气转暖,鲜菜大量上市,鲜菜价格由涨转跌,大幅下降14.5%,是3月份统计数据中环比降幅最多的类别。

 

紧随其后的是猪肉,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春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影响,3月份,猪肉价格同比、环比均出现“两位数”下降。具体看,环比下降10.9%,降幅比上月扩大7.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8.4%,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

 

春节后猪肉价格一路下跌,3月30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29.5元/公斤,比3月1日的32.25元/公斤大幅下降8.53%。

 

农业农村部监测的16省份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格显示,从2021年第3周(1月18日-22日)开始,猪肉价格回落,至第13周(3月29日-4月2日)已经降至31.13元每公斤,较第2周的高点(46.56元每公斤)已经下降超过33%。其中仅第9周(3月1日-5日)出现短期波动,随后继续快速下跌。

 

供给充裕且需求回落是春节后猪肉价格显著下降的主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目前我国生猪产能显著恢复,存栏量持续增长推动出栏量明显增加,市场供应充足。

 

2020年底全国生猪存栏恢复至4.07亿头,已经达到2017年水平的92%以上。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0%,连续1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4.1%,连续9个月增长。

 

相应地,全国生猪出栏量持续显著增长。“由于1月中下旬猪肉价格下降,部分养殖户将大猪压栏,这部分压栏产能在节后开始释放。同时,部分地区养殖户受疫情风险影响,提前出栏80公斤左右生猪。压栏大猪和小型白条猪集中入市,导致生猪和猪肉供给显著增加。”朱增勇说。

 

此外,持续投向市场的储备冻猪肉和进口猪肉也充裕了市场供给,今年截至目前,政府已累计向市场投放21万吨储备冻猪肉。1月至2月,我国进口猪肉70万吨,同比增长26.2%。

 

油价“九连涨”后“刹车”,旅游价格仍为负值

 

非食品价格同比、环比双涨,推动3月份CPI由负转正。其中,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涨幅较上月略有回落,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变动引起注意。3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0%,为近一年来同比首次上涨。

 

董莉娟表示,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主要受油价上涨的带动。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3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环比上涨6.6%和7.3%,同比上涨11.9%和12.8%。

 

今年截至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五连涨”,累加2020年末的调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九连涨”。私家车用车成本增加,加满一箱油要多花10余元。

 

此轮连续上涨到3月31日终于“踩了刹车”。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自2021年3月3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25元和220元。

 

在汽柴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下,3月份交通通信类价格明显上涨,同比增长2.7%,环比上涨1.3%,在非食品七大类价格中涨幅最高。

 

服务价格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在春节后有所回落,环比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不过,受到春节错月影响,同比略有上涨,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

 

其中,家政服务、洗车和美发等服务价格在春节后季节性回落,下降3.0%-5.3%;疫情好转后,出行需求有所增加,飞机票价格上涨6.4%。

 

旅游业仍在缓慢恢复,3月份旅游价格环比下降4.2%、同比下降8.2%。教育服务价格略有上涨,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9%。

 

解读:二季度物价走势如何?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分析二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专家认为,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将继续下降趋势,非食品价格保持回正有诸多支撑因素。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二季度,生猪供给持续恢复将带动价格下行,蔬菜价格波动未突破季节性规律,国际食品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影响有限,整体而言食品价格同比仍将保持低位运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去年5月前后受短期供给提升影响,生猪批发价格一度跌至40元/公斤以内,在低基数影响下,二季度食品价格可能达到相对高位。

 

但这并不能改变猪肉价格整体下降的趋势,生猪供给的持续恢复是关键推动因素。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2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

 

到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朱增勇认为,猪肉价格从2019年10月份开始已经在高位徘徊一年多时间。当前进入生猪的供给恢复期,供给增加的趋势是毫无疑问的,猪肉价格进一步回落只是时间和程度的问题。预计今年整体保持下降趋势,后期如有反弹也属下跌过程中的波动。

 

非食品价格方面,连平认为,随着生产复苏、需求扩张等,非食品价格或继续回正。租房市场回暖,原油价格回升,出行频率加大,影视业、旅游业等行业持续升温等,都将为非食品价格提供支撑。

 

连平预计,二季度,CPI同比均值可能在1.6%左右。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