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截图。


盲盒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机票盲盒你听说过吗?

 

“98元盲盒随机飞,不想去全额退”。据央视报道,某旅游App发起了“机票目的地盲盒”活动,吸引超过1000万用户参与抢购。此次活动于3月初首次上线,4月3日小长假第一天迎来“爆点”,每个时间点的盲盒都被抢购一空,10分钟售罄,系统被挤到瘫痪。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频截图。


以盲盒形式来销售机票,并非OTA(在线旅游)平台的首创。在此之前,国内已有多个航空公司推出过类似产品,都是通过支付一定金额来购买盲盒,然后随机获得某一目的地的机票。

 

本质上,“机票盲盒”同此前大火的“随心飞”一样,都是一种预付费形式的机票产品,与传统机票交易略有不同。

 

在境外游大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航空公司或OTA平台推出形式多样的机票促销产品,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以此提高收入,本无可厚非。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看似极具诱惑力的促销产品,都自带不同往常的使用限制条件。你以为买单后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没准等着你的,是“一场说来就来的意外”。

 

央视报道就提到,“机票盲盒”可能是旅行社团队票的尾单产品。这意味着,使用时必然有很多限制。

 

根据网友们实测总结出来的情况,“机票盲盒”目的地要么属于小众目的地,要么就是航班时刻太差,这些较差时刻或小众目的地的机票价格正常情况下也不贵。

 

更何况,选择“机票盲盒”不仅会限制出游选择,还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乘机保障。

 

从多方信息看,此次98元“机票盲盒”,或许还埋着不少消费者可能会踩的“雷点”——虽然推出企业强调不想去可全额退,但促销结束后涉事平台App上只剩下banner(横幅)图却再无活动细则,还有对消费者可能遭遇的突发情况没有明确的保护措施,都容易留下“扯皮”空间。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频截图。


在此之前,多家航空公司打出了“随心飞”机票业务新模式——在一段时间里、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

 

可后来媒体就曝光,兑换机票数量不透明的情况在多家航空公司普遍存在。消费者买的时候以为能随心飞,换票的时候却发现都没票。在使用过程,个别消费者还发现,一旦自己预订的航班取消或者延误,即使完全不是自己的责任,也要算作消费者违约,甚至被直接取消“随心飞”资格。

 

而如今这块“机票盲盒”产品是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的,身份性质更像是旅行社或机票代理,这与航空公司的促销产品有本质区别。其促销产品必须遵循航空公司规则。若遭遇了起飞前航班延误、取消等航变状况,消费者维权估计会比找航空公司更麻烦。

 

这里面,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类似产品时,也必须擦亮眼睛看清条款,并思考清楚产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千万不要想着薅企业羊毛却反被薅,无疑很有必要。

 

但更重要的,还是航空公司或OTA平台要将消费者权益保障置于更高的位置——机票产品创新,也得做好配套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若企业存在急于分羹但是却准备不足,盲目上线新产品却无法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存在,难免会出现很多新问题。

 

陈城(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唐杰婧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