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学校的篮球场上,学生们正在观察比较恐龙蛋、鸭嘴兽蛋、鸡蛋、鸸鹋蛋的大小。摄影/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能清楚看到内部结构的恐龙模型、不同种类的天文望远镜、国际星图仪、孔雀标本……4月9日,北京学校小学部的校园里出现了各式展品、教学用具等。


当天,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与北京学校举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开展全方位合作,统筹院属博物馆和科研院所资源,在北京学校率先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培育创新人才。

 

篮球场上展出的恐龙模型。摄影/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学生足不出校感受科学魅力


“一片白色,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圆片”……4月9日下午,在北京学校小学部篮球场上,记者看到,不同年级的学生们排队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并在现场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中,学校还在操场、学校大厅等地布置了各种展品、模型、科技知识展板等,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化石、观看球幕科普影片、体验雕版拓印等。

 

为丰富学校的科普教育资源,更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北科院所属的天文馆、自然馆、麋鹿中心及出版社等为北京学校带来了天文望远镜5台、陨石标本3件、生物标本26件、古代天文观测仪器6件、孔雀4只等教育教学设备、展品以及各类图书资料500余册。

 

学生们排队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摄影/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拓展院校结合,在全市中小学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当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也正式揭牌,北京学校成为北科院基础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学校校长刘小惠表示,未来,学校要深入研究开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二年一体的科学课程体系,要依托北科院优质丰富的科普资源,融入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校园氛围,探索出一条院校结合的新路子。

 

北科院党组书记方力表示,北科院将积极推进科技与教育融合,聚焦学校需求课程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自然教育体验等内容,打造“科普进校园”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未来将与北京市教委紧密合作,进一步拓展院校结合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形成科普研学有效模式,策划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科普课程,持续推进在全市中小学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记者了解到,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利用北科院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北京学校设施资源,将展览展示、科普大篷车、球幕影片、科技讲坛等引入校园,联合组织师生到北科院科普单位开展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北京学校“兴趣小组”“科普剧”等相关特色社团及夏令营活动提供支持,联合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养等。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