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郑明珠)4月9日-11日,在泸州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上说,“十三五”末(2020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887家,相比“十二五”末减少802家,完成酿酒总产量5400.7万kL,同比下降24.7%。



具体来看,饮料酒产量4476.5万kL,同比下降28.1%;发酵酒精产量924.3万kL,同比下降2.5%。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3.3亿元,同比下降9.2%;实现利润1792.0亿元,同比增长75.6%。


“十三五”末(2020年),酿酒产业盈利水平主要来自白酒行业(利润1585.4亿元),相比“十二五”末增长117.3%,其他的酒类行业均为下降,啤酒下降6.1%,黄酒下降9.8%、其他酒下降10.0%、发酵酒精下降61.1%,葡萄酒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95%。


宋书玉表示,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量逐年减少,酒类产业集中式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产销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三是产品销售收入在“十三五”中期实现V字反转,且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却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酒类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四是利润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表现出酒业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也体现出消费者追求理性和健康的消费诉求。


宋书玉介绍,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中国酒业转方式、调结构,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市场和消费为中心,适应市场结构的快速转变,在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互联网+等新趋势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图片 中国酒业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编辑 徐晶晶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