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持多年业绩高增长后,桃李面包开始露出疲态。

 

据其2020年年报显示,桃李面包去年在营收方面结束了此前连续8年的双位数增长,增幅首次回落到个位数。而脱离去年同期因疫情带来的市场增长及社保减免等政策利好后,桃李面包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下降了16.27%。“短期业绩承压”,成为不少机构给桃李面包出具的“诊断书”。

 

在烘焙业内人士看来,桃李面包的短保面包赛道正面临新老对手的挤压,其想要顺利拿下南方市场并非易事。老对手中,宾堡收购曼可顿后对桃李面包形成了南北包围之势;新对手中,达利食品押宝短保产品“美焙辰”,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盐津铺子、马大姐等休闲食品发力烘焙品类;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便利店、茶饮渠道也陆续推出了自有烘焙品牌。未来桃李面包拓展新市场,还要开发一些适应当地需求的产品。

 


核心业务增速放缓

 

4月11日,桃李面包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快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3.27亿元,同比增长0.31%;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下降16.27%。

 

桃李面包对此解释称,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多数同行及餐饮行业未及时复工营业,面包成为更多人的首选。另外由于疫情,公司2020年享有国家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促销活动减少,返货率、折让率及各项成本费用均低于本期。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的上述说法与其2020年业绩表现存在一定出入。尽管享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市场及政策利好,但桃李面包在净利增长29.19%的情况下,营收仅增长5.66%,打破了2012年-2019年一直保持的双位数增长势头。

 

财报显示,占桃李面包营收九成以上的面包及糕点业务,2020年营收为58.37亿元,增幅仅为5.6%。而在2017年-2019年,该业务营收分别增长了23.49%、18.08%、16.89%。在增速放缓的同时,该业务2020年营业成本增加了22.65%,毛利率减少了9.75个百分点;库存量949969.8公斤,同比增加102.62%,达到2017年以来最高值。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桃李面包2020年营收增长5.66%,受疫情影响较大,一方面学校等核心流量场所恢复较慢,大本营东北疫情反复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随着新产能投产及疫情好转,预计桃李面包收入将维持稳健增长。从利润端来看,去年同期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今年大概率将不再有。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开拓华中、华南等战略市场仍需一段时间的资源投入,短期利润承压。

 

一位接近桃李面包公司的烘焙市场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桃李面包2020年之所以营收增速放缓,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市场直到去年6月才基本恢复,失去了较好的增长期,“去年整个烘焙行业也是下降的,越是大型连锁门店或品牌,增长越乏力。此外,局部地区出现了私房饼店,追求现场制作的品质,对传统烘焙品牌有一定影响。”

 

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工作总结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去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0%以上。自2020年下半年起,行业逐步恢复正常,但目前仍面临出口订单下降、人力资源紧张、原材料供应不足、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

 

南下“拓疆”遇阻

 

公开资料显示,桃李面包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经营面包及糕点、月饼、粽子等。采用“中央工厂+批发”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是跨区域经营的全国性面包品牌。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面包行业市场规模为404亿元,同比增长6.6%。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面包的消费也越来越快速,整体消费周期的缩短以及对口感要求的提升,促使面包往短保质期产品发展。

 

浙江资溪面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涛认为,桃李面包上市后发展最快的几年里,产品保质期也越做越短,目前多数产品保质期在5天、7天,可与连锁烘焙门店部分面包产品相抗衡。此外,桃李面包的服务和订货渠道比较完善,很多经销商为了便利性会选择与桃李面包合作。

 

在“性价比”策略创造的品牌影响力和“中央工厂+批发”经营模式带来的高附加值下,桃李面包自2015年上市以来业绩不断增长,同时加大了全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截至2020年底,桃李面包已在全国市场建立了29万多个零售终端,但东北大本营依旧占据着公司近半营收份额。

 

2018年,桃李面包开始“南下”加大对华东、华南、西北等新市场的开发,但同期营业成本也随之上升,其中华南地区营业成本上涨70.72%。2019年,桃李面包净利润增长6.42%,增幅创近9年来最低。对于公司2019年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桃李面包曾在业绩快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加大了对新开发市场的费用投入。

 

财报显示,桃李面包2020年继续加大力度拓展华东、华南等新市场,增加对重点客户的投入,提升单店质量,同时在东北、华北等成熟市场加快销售网络细化和下沉工作。不过,桃李面包在全国各区域的营业成本均有所增长,其中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成本分别增长28.13%、37.31%、643.49%。而桃李面包全国37家子公司中,有17家亏损,亏损额超过500万元的7家子公司分别为深圳桃李、江苏桃李、上海桃李、南昌桃李、厦门桃李、海南桃李、福州桃李。

 

2020年11月,桃李面包董事会通过注销全资子公司南昌桃李和济南桃李,理由是“优化资源配置及资产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截至2020年底,南昌桃李亏损627.08万元,济南桃李亏损111.6万元。

 

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戟认为,短保面包的产品属性决定桃李面包采用“基地+市场”的重资产模式,这也意味着前期投入较大,在新兴市场难以短时间盈利。

 

面包市场竞争加剧

 

在一连锁烘焙企业负责人王女士看来,随着烘焙品牌和渠道的竞争加剧,桃李面包想要顺利拿下全国市场仍存难度。

 

“桃李面包的主要客群在商超渠道,商超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面包多用于全家早餐。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购买面包多在便利店、烘焙店甚至茶饮店,点外卖吃面包也很少从超市下单。”王女士认为,除生活方式改变给商超渠道带来冲击外,类似盒马、便利店等渠道的自有品牌或专供品牌也在增多,产品更新速度也在变快,桃李面包已非这些渠道的唯一选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拥有自有品牌的便利店企业占比为90%,而烘焙和鲜食已成为许多便利店自有品牌的发力方向。据钟涛观察,这几年很多便利店都在做短保面包,并把产品放在店内较为显眼的区域,拥有一定渠道掌控力和议价权的便利店更倾向于其他高毛利品牌或自有品牌。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场发现,便利蜂销售的面包品牌除桃李、乐锦记、布鲁诺外,还推出了自有烘焙品牌。罗森便利店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罗森烘焙”,产品涵盖切片面包、起酥面包、泡芙面包、菠萝包等多个种类。在永辉超市等连锁商超,自设的烘焙区域及产品也不少见。


便利蜂推出的自有品牌面包产品/ 便利蜂微信小程序截图

 

和君咨询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认为,面包属于高频次消费产品,毛利相对较高,具有很强的“便利”属性,因此很多上规模的便利店连锁体系将面包品类纳入自有品牌和商品战略体系。便利店渠道的兴起和自有品牌的推出,对传统商超渠道的同类产品会形成一定竞争压力。

 

超市自设的烘焙区域

 

而在传统商超渠道,桃李面包还要面对宾堡、曼可顿、美焙辰等同类产品的直接竞争。2018年,宾堡集团完成对曼可顿公司的收购,在南北方市场对桃李面包形成包围之势。同年,达利食品也推出了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欲在400余亿规模的面包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除传统烘焙品牌外,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马大姐、盐津铺子等休闲食品也纷纷推出了自有烘焙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市场份额。财报显示,休闲烘焙点心类(含薯片)产品已成为盐津铺子第一大收入来源,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19.46%增长到2020年的34.75%。

 

马大姐烘焙产品

 

上述接近桃李面包的烘焙市场人士认为,未来桃李面包拓展新市场还要开发一些适应当地需求的产品。南方消费者更喜欢网红类产品,而喜茶、奈雪等网红茶饮店目前都推出了自有烘焙产品,再加上幸福西饼、美心集团等烘焙连锁品牌较受当地消费者认可,“桃李面包不一定能竞争得过”。此外,从渠道看,许多便利店的产品更新速度较快,类似桃李面包这种工厂模式从立项、生产再到上市可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有点尾大不掉”。

 

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4月14日电话联系采访桃李面包,其市场部工作人员建议联系董秘办,董秘办要求将采访提纲发至指定邮箱,但截至发稿尚未回应。

 

新京报记者 郭铁 摄影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