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实习生 刘文婧)近日,我国科学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实现了我国不同产区牛奶产地的精准溯源,最小距离可缩短至0.7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至《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牛奶中含有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食品跨国界和跨地区流通的日益频繁以及消费者对牛奶安全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确定乳品的产地来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牛奶稳定同位素溯源数据库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多维溯源手段,实现了对我国不同产区牛奶产地的精准溯源,为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其他的农产品产地溯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团队科学家赵燕副研究员介绍,团队首先通过测定牛奶中碳氮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比值,将溯源养殖场的最小距离缩短至0.7公里。

 

内蒙古是我国的牛奶主产区,在那里,团队对内蒙古5个城市内11个区的牛奶进行了产地溯源研究,发现将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及氨基酸分析结合,进行多维溯源是进一步鉴别牛奶产地更精细区域的最佳选择。

 

团队还开展了“产地稳定同位素信息数据库构建及软件应用开发研究”,完成了涵盖我国4大奶源带的牛奶稳定同位素数据测定,构建了我国目前最完整的牛奶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及对应地区的饲料、饮水等稳定同位素数据库,从喂养方式、季节、泌乳期等角度,研究了稳定同位素分馏机制。

 

据介绍,该系列研究体现了我国在畜产品稳定同位素溯源方面的领先地位,极大推动了我国农业领域稳定同位素溯源研究的进步,有利于实施特色奶产品的原产地保护,更有利于快速追溯问题食品的污染源头,以便下一步实施召回,保护食品安全。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等资助。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实习生 刘文婧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