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众多粉丝需求,书评君上线“新京报小童书”啦,在微信中搜索“新京报小童书”或“xjbkids”,即可关注。


长久以来,书评君做过不少童书选题,找资料的过程总能感觉到,童书,在互联网上看似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和曝光量,但是很多都是浅尝辄止,还有很多好书没有机会被展示就淹没在了洪流里了。

 

竞品与同类品太多,再加上电商折扣的花样百出,想来货比三家可能是关心教育的家长们对待童书的日常操作。也许偶尔会驻足,对翻翻书、洞洞书、立体书、有声书、玩具书等充满小机关的童书而心生赞叹:童书市场真是丰富啊!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随即就又低头陷入海量的信息中东翻翻西找找了。

 

但即使常年关注童书的家长,也会有不少人抱怨,买回来的书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或者自己觉得很好的书可孩子并不爱看。我们贸然揣测下,应该有许多的爸爸妈妈会有间歇性的“买书失望症”。

 

我们希望“新京报小童书”能联合更多童书品牌,在提供最新童书信息和筛选有价值的童书上贡献一点力量,也为父母降低选书的时间成本。

 

随着对童书市场的深入,我们又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比如:

 

一本童书获得过许多大奖,那么就能保证这本书一定是孩子爱读的书吗?

 

中国民间故事,有这么多的书在写,到底有没有最好的一本?

 

市场上每年出版这么多新书,为什么销量遥遥领先的总是许多年前出版的旧书?

 

自媒体上育儿专家亲子共读的经验唾手可得,那么普通妈妈的阅读困惑与阅读体会,又在哪里可以发声呢?

 

有没有可能为爸爸妈妈们展示更多普通人的育儿样本,而不仅仅是海淀区或者顺义区这种被完全概念化的极端案例呢?


……


仔细一想,原来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更多。

 

教育很重要,它看不见摸不着,却附着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里,老师的言传身教里,同学的追逐玩闹里,以及社会的文化传承里。阅读是接受教育最快捷的方式,我们阅读不仅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洞悉自我成长的道路,这条道路上不能只有孩子在孤单地行走。因此,我们把目光放在童书上,也会把与教育相关的成人图书放进这个书库里。

 

童书翻阅多了,一个最大感触就是,童书是基础的科普入门书,它包罗万象,没有学科边界。我们成年后在经历了大学的分专业学习和社会就业之后,基本变成了某一个领域的专才,工作多年后只要离开再去别的领域说是文盲都不为过。而童书似乎提供了一个轻易就能看见其他领域知识的窗口。


许多家长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学会了辨别植物,也敢看那些吓人的昆虫了。阅读童书的乐趣,不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都很容易产生“第一次”的那种新鲜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童书不仅仅是孩子的书,更是唤醒我们每个人早已黯淡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的魔法书。

 

 “新京报小童书”未来不仅会推荐新书和好书,还会以童书为圆心,扩展与童书相关的行业知识,也会加入对教育的反思,我们会请编辑来讲书,也欢迎喜欢童书的读者们,将你们的阅读体会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怎样的表达才是最好的呈现。


在微信中搜索“新京报小童书”或“xjbkids”,即可关注!



编辑 | 申婵

校对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