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绿色出行、城市体检、共享电动车……今天(422日)上午,首届中国慢行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多位专家在会上畅谈了自己对于发展“慢行交通”的看法。

 

在“城市病”中,有很多问题都与交通有关,如何找到症结,提出对路的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续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全面查找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其中就涉及很多的交通问题。

 

“以往我们只是把慢行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一个部分,但我们去年在进行‘城市体检’工作时发现,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一些大城市,由于电动车数量的增加,绿色出行比例已经占到了60%70%,可以说是非常高了。”在大会上,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秘书长林澎表示,定期进行“城市体检”对于发展慢行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大到绿色出行的比例,小到街道的规整度、停车的有序性,都可以通过“城市体检”进行考察,并根据“体检报告”及时修正。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也认为,发展“慢行交通”离不开“城市体检”,在这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把主客观两方面的内容都能用客观手段进行采集并形成可以比较的“数据”。

 

“我们在进行城市体检时发现,对于慢行交通,除了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有无乱占道现象等客观内容外,还有很多内容是主观的,比如一个路口的通行秩序是否混乱?有多混乱?”陈艳艳告诉记者,对于这些偏主观的内容传统的方式是用问卷的形式,但市民的回答往往比较随意,不能准确的反映真实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使用新技术手段。

 

“比如说眼动仪、心电仪,我们给进行‘城市体检’的志愿者戴上这些设备后,他们再走到测试路段后,如果检测出明显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就基本能判别出,这个路口比较混乱,再根据具体情况得出相应数据。”陈艳艳表示,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城市体检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城市体检的真实度。

 

“近40年以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很多,但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慢行交通的不重视,城市交通在服务于‘车’而不是‘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城市发展逻辑是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怎么进行改造升级,实现高品质发展,让人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得更舒适。因此,从去年开始,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成立了慢行交通分会,参与中国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据了解,2021年首届中国慢行交通大会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主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慢行交通分会承办。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