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程马拉松今天上午顺利进行。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424日上午,2021年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最终,彭建华金铭铭分获男子组、女子组冠军并双双打破赛会纪录

 

去年4月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北京半马被迫延期,并最终取消,今年的赛事规模虽然缩减至10000人,但由于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北京首个万人规模的大型户外赛事,者们参与热情高涨。

 

新京报记者专访了赛事承办方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刚,后者介绍了赛事筹备过程中的多幕后故事,同时表示,希望北京半马能为后续的北京马拉松、中网、北京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开个好头,积累经验。

 

办赛并非临时起意

 

新京报:2020年北京马延期并最终取消,被迫中断一年,这是否使得组委会坚定了举办今年赛事的决心?

王刚:去年的赛事是因为疫情被迫取消,包括我们去年曾申报举办马,最后也没能成行。对于我们这些赛事举办者来说,大家一直想办赛,但是疫情的冲击和影响非常大。关于去年的北京马,我们先组织了线上赛事,一开始想延期到秋天再举办,结果直到年底也没能如愿。

 

新京报:何时做出决定,打算举办今年的北京马?

王刚:关于如何举办体育赛事,去年下半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体育局曾有具体的方案和通知。国家体育总局倡导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除冬奥测试赛等重要赛事外,原则上不举办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活动。北京市体育局允许举办500人以下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500人以上规模的赛事要经当地政府审核评估如今这一数字已经上调至1000

 

我们从去年年底便打算举办,并不是到了今年才临时起意,始终在根据疫情的形势、相关部门的政策规定来筹备赛事。今年开始,北京市的疫情形势比较稳定,上级部门觉得时机成熟了,我们就把赛事的方案报上去了。方案其实一直在我们手里,只是到了2月份左右,春节一过才正式上报。

 

新京报:制定赛事方案时,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中、北京市体育局、中国田协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是如何沟通的?

王刚:正式上报方案之前,北京市体育局的领导牵头召开了一次有关举办意向的协调会,相关委办局的人员都参加了。包括交通管理部门、卫健委、疾控部门、起点的天管委、终点的奥管委在内,相关部门的人员坐到一起,讨论疫情形势、路赛事举办的条件。在征求了各个委办局的书面意见后,我们才坚定了赛的决心和信心。

 

万人规模有科学依据

 

新京报:制定今年的方案时,最难或者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是什么?

王刚:我们每年都要举办路赛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的有两个,一个是上半年的北京马,一个是下半年的北马。如果只说赛,大家都轻车熟路,这么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不过今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涉及疫情防控,我们在上报赛事方案时,根据的是当时的疫情形势,所以制定的疫情防控方案比较严格。

 

新京报:10000人的参赛规模是如何确定的?是否因为这个规模是现有条件下安全可控的?

王刚:我们当然希望参赛的人数越多越好,但比赛规模的确定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卫健委和疾控部门的指导下,最大程度考虑了赛事参与者的安全。

 

将天安门广场的起点区域面积考虑在内,以1米社交距离为基准,从起点依次往后排,每排大约20人,每排间隔1米。以前的比赛,起点区域能够容纳2万3万人,而以最新的标准测算,今年最多容纳1万人。赛前集结时,也安排了裁判和志愿者帮助跑者按固定的点位排队。

 

新京报:今年的北京半马得到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的认证,这是否也是一种办赛的动力?

王刚:确实,我们是在今年3月份左右收到了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的认证通知。按照规定,一方面需要国际B级的丈量重新丈量赛事路线,另外要求有相应级别的精英选手参赛,因疫情影响,我们无法邀请境外的选手,只能邀请10名国内的精英选手参赛,总计55女。

 

参赛选手入场前核验身份。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为办大型赛事开好头

 

新京报:今年的赛事保障、科技手段还有哪些亮点?

王刚:根据往年的经验,入场时的人流量非常大,只通过工作人员检验每个人的身份效率不高。组委会今年首次采用90台集人脸识别和测温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检测设备,赛前物时,先查验身份证、健康宝、核酸检测报告、承诺书等,同时录入人脸等信息。

 

赛前者入场以及完赛物品发放阶段,除了设置90通道,新的设备也能快速进行测温和身份核验,有效提高检测通行效率,减少跑者聚集时间,同时进一步提升赛事安防水平,降低替跑现象产生的风险隐患。

 

新京报:2021年北京马的如期、顺利、安全举行,是否会增强今秋举办2021年北京马拉松的信心?

王刚: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希望能够逐步恢复大型体育赛事,甚至国际性的赛事,并最终安全办赛。但前提是疫情形势和国家相关政策允许,我们会在这个大前提下推动相关的赛事。不仅仅是对北马,包括后续的其他赛事,北京马的成功举办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京报:今年的北京半马还设置了奔向2022的环节,是出于何种考虑?

王刚:北京即将迎来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半马既是助力冬奥会,也是为冬奥会积累经验。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平稳,北京的天气转好,户外的赛事和活动会越来越多,除了北马,还有将来的中网以及其他国际赛事。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北京首个万人规模的大型户外赛事,北京马为其他赛事开了个好头。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郑新洽 王飞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