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农村消费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屡被提及,今年1月份,商务部等12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补齐农村消费短板,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


4月27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网络零售促进农村消费研究》报告显示,网络零售通过农产品上行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强了农村消费能力。同时,网络零售又通过搭建物流网络和提供更多消费选择,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增强农民消费意愿,最终形成了网络零售促进农村消费的闭环。


网络零售助力农产品上行 农民增收1万元带动消费支出增加3528元


从需求侧来看,网络零售帮助农产品扩销路、促增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调查显示,电商基本上已覆盖全品类农产品上行。通过农产品上行业务销售最多的品类是水果、粮食、肉禽蛋,占比分别为25.97%、22.08%、20.78%;其次是加工食品、蔬菜、水产和菌菇类等。


《报告》发现,农产品经销商户与电商合作的时间越久,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商户吸纳的就业人数也越多,员工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


同时,数据表明,农村居民通过农产品上行业务每增加1万元收入,将带动消费支出增加3528元,其中,线上消费支出增加1131元。


由此来看,网络零售通过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了农民消费能力,最终达到扩大消费支出的效果。


从供给侧来看,网络零售丰富了农村的消费品供给,推进农村消费升级。


其实,农村居民是有消费意愿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农村消费增速已连续8年超过城镇消费,即便2020年受疫情影响,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的幅度依然低于城镇。


但长期以来,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很多价廉质优的商品难以进入农村地区。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大型电商目标市场的下沉,网络零售改变了农村的商品与服务供给结构,为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消费选择。


《报告》显示,农村居民与最近的城市之间距离每远一公里,在线上消费的支出就要多765元,具体到在京东平台上的消费支出,则是每远一公里要多1583元,这表明,电商丰富的商品选择和快捷的物流配送,能够为远离城市、购物不便的农民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是带动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网络零售还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农村居民的线上消费结构中,虽然食品类消费仍然占比最大,但是生活用品类消费已经跃居第二,家电及数码产品消费支出的增加说明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有所提升。


生鲜电商迎发展机遇 品控问题如何解决?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网络零售、农村电商显然能发挥更大作用。农村农业数字化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电商下乡将为农村农业数字化提供新的驱动力,电商平台与乡镇、农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补齐农村消费短板,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在今日的专家座谈会上也表示,农村电商的带动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规范市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消费能力,这些都是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驱动力。 


除此之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电商平台不断下沉、扩大农村覆盖面的同时,生鲜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该如何解决?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农产品标准化,农业产业化、产品标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前提。而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就要从农业入手,比如,对选种育种以及购买种子的渠道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大棚现代化农业种植和灌溉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农产品生长环境等,保障农产品质量的稳定。产品的品质稳定了,生产出的产品便可以分划分等级,最终实现优质优价。


其次,农产品供应链要现代化,生鲜农产品在中国的损耗率一般在25%以上,损耗非常大,对于农民增收也非常不利,而建设全程冷链就能有效减少农产品损耗,让农民更容易增收致富。同时,由于冷链保障,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不会出现损耗、变质等问题,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第三,农产品品牌化也非常重要,质量比较好的产品才能形成知名品牌,而知名品牌又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品牌化能让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将一个企业的商品和另一个企业的商品进行有效区隔,并且,通过电商平台的质量控制和商家的管理,避免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这能让消费者在市场上更容易找到喜爱的商品。最终,也能让知名品牌获得更高附加值,做到优品优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