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应悦)今天(4月28日)下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北京市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截至4月15日,全市6779个社区村发布桶前值守项目8132个,招募志愿者18万人,服务时长390万小时。


一年来,北京向100多万户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


赵济贵介绍,自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累计组织宣传活动50万余场、发放宣传品1000万余份、发放“两桶一袋”100余万户。


赵济贵表示,社区工作组广泛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运用网络、微信等线上方式和“敲门入户”、开展活动等线下途径,宣传政策法规和分类知识。近期,还组织全市的社区和村进行入户回访,了解居民分类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现场进行指导。


此前,北京市还举办了花肥发放活动,让居民直观感受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的成果。同时组织社区通过现场观摩、线上交流等形式,学习借鉴800个示范小区和村经验做法。


“很多居民群众反映,进行垃圾分类,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美化了社区卫生环境,是一件应该长期抓的好事。”赵济贵说。


北京全市社会组织开展活动3.8万次,覆盖334万人次


赵济贵表示,桶站值守对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之外,北京市还组织在职党员、青年团员、离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楼门长等参与桶前值守。


除社区招募的志愿者外,北京2912个社会组织还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714个,招募志愿者23万人,记录时长535万小时。


市委组织部组织在职党员回社区参加垃圾分类,119家市直机关单位的4.84万名党员干部,市国资委系统50.48万名干部职工签订个人承诺书。还有500万余户家庭与社区签订承诺书。


同时,北京市引入社会组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市有1.4万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开展活动3.8万次,覆盖334万人次。


新京报记者 应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