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节假日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今年42岁的李红超是市公交集团第六客运分公司第十三车队F23路一名乘务员。从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坚守在山区道路运营一线。山区路线不仅路况复杂,村庄多,而且出行以老年人居多。面对这些情况,李红超始终把安全第一,热情服务放在工作第一位,线路沿途每一个区域都曾留下她的脚印。今年“五一”期间,她都将在岗位上度过。

 

北京公交F23路乘务员李红超。市公交集团第六客运分公司供图


每一个弯道都有她的声音

 

李红超在山区公交线担任已经7年时间了,今年“五一”期间她每天都会在岗。“刚工作之初,我以为这份工作非常的简单,看好门、卖好票、搞好车辆卫生就可以了,可当真正上岗走车时,我才意识到现实跟想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李红超告诉新京报记者,因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乘务员,不仅要有优质的服务意识,还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不仅要把工作做好,更要把工作做细;不仅要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因此李红超加快了学习业务知识的步伐,努力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总结出了“五多”工作法,即“多看”、“多帮”、“多问”、“多学”、“多奉献”,为她今后在乘务员的岗位上一展风采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李红超认真总结服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遇到残疾乘客该怎样为他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她仔细观察,用心琢磨,对五类人群上下车要做到“搀”“扶”“抱”“找”“拿”。李红超在照顾好车上乘客的同时,研究道路交通法、观看事故录像吸取经验教训。特别是山路上发生的事故,她都要思考再三,将案例转化为想法和对策,用自己的言行提醒驾驶员进入山区后的驾驶安全,例如在危险路段主动提示乘客扶稳坐好以间接提醒驾驶员;关注路面情况,遇山路超车会车等情况,提醒驾驶员慢一些,不与社会车辆争抢,诸多细节潜移默化影响着驾驶员的行为和心态,多年来在李红超的协助下,她所在的车组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

 

李红超在为车辆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市公交集团第六客运分公司供图


休息时间走遍线路沿途每个角落

 

在车厢服务过程中,乘客会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她除要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烦。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李红超养成了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的好习惯,通过学习《公交员工岗位知识读本》《公共汽电车乘务员技能培训教材》《企业文化知识》等业务书籍,业务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努力钻研心理学、语言学,潜心研究各种乘客的心理和需求,走访沿线地理环境,虚心向身边的同事求教。

 

为了熟悉本线路经过的数十个站点,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全方位地服务乘客,李红超有了新的想法,利用休息时间或骑车、或乘车走遍了良乡、周口店等线路沿途地区的每个角落。李红超整理材料,找出各个线路的站位表,按照拼音首字母的排列顺序把站名和所经线路整理成册并分享给其他乘务员,让大家都能轻松、准确地掌握换乘手册内容,解答乘客询问。

 

唯一的标签就是乘务员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暴发,作为首都北京的公交乘务员,李红超深知,公交车作为百姓工作生活重要的公共出行交通工具,必须保证安全运营。为此,她主动请缨,向车队递交请战书,希望能到防疫工作的一线去。车队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安排她到红煤厂场站为职工和乘客进行场站出入登记并测量体温。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关系到场站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全体职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广大乘客的出行安全,李红超坚守岗位,认真做好人员进出登记和体温测量的工作。她每天早来晚走,坚守在防疫一线,吃饭在门口岗亭里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需要检查的人员。

 

李红超也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市公交集团第六客运分公司供图


红煤厂场站有一卡通充值点,时常有乘客来场站充值,个别乘客会对她的工作不理解。李红超坚持给每一名进入场站人员登记并测量体温,耐心做好解释,分析当前的防疫形势,乘客听后特别理解,自愿接受了检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李红超回村里又穿起了志愿者的衣服,志愿到村口站岗。她说,年轻人就要多付出一些,所以一般都选择在晚上站岗。初春夜间的天气非常冷,尤其是下雪的几天,站一会儿手脚都会冻得发麻。但是看到村里的老党员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也给李红超带来了坚守的信心和动力。

 

李红超用她的工作责任心,娴熟的工作技能,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她用“一团火”的工作精神,真诚对待每一位乘客,真诚对待每一位同事。

 

北京市劳动模范,2018年获北京公交集团“工匠杯”技能大赛乘务员项目冠军,同年获“公交大工匠”荣誉称号,2019年被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20年被市总工会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李红超的身上有很多个标签,但在她看来,她唯一的标签就是乘务员,安全护送乘客、服务好乘客是她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