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转让平台截图。

“8万人旅行计划泡汤?二手平台上,网友‘去不成了’的原因让人心碎……”这两天,这样一则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五一”假期前夕,某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8万人以“去不成了”为转让理由而发布转卖商品,其中包含演出、展览门票,餐厅自助餐甚至防晒霜、沙滩裙等旅游用品。“去不成”的具体理由包括“不想在沙滩上做PPT”、“临时通知要值班”、“被朋友临时放鸽子”等。

 

什么叫计划不如变化?这就是:本来提前半个月做好了攻略,结果小长假的脚步近了,突然来了个“加急任务”;本来想回一趟很久没回的家,结果放假已进入倒计时,票却死活抢不上……无奈之下,只能风中凌乱。

 

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带上的那些旅行设备就只能外部消化。许多网友变身“江南皮革厂员工”喊着旅行用品、门票餐券“统统20块”,不少人则就地捡漏,表示“你去不成的‘五一’旅行成就了我的‘五一’”。

 

可对“计划被迫泡汤”的人来说,遗憾总是难免的:看着朋友圈里“人均一个九宫格旅行照”,自己却开启了“原地休假或假休模式”。这时候,就算亲朋好友“拍了拍”他们,并甩来一篇“淡定”主题的“小作文”,也难让他们的郁闷“一键清除”。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说一句:该争取的休假权当然得争取,该拒绝的“被自愿加班”要求也该拒绝,可对于由很多“不可抗力”引起的计划泡汤,还是宜多些淡定——正如“勉强的人不必留”,勉强的旅行不必赴。遗憾固然有,但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了再去也不迟。

 

从现实情况看,这次“五一”被很多人预测“是史上最堵五一”。各地路网监测数据显示,“人在堵途”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不奇怪:被疫情压抑的探亲、出游等各类需求,都在这个“五一”跨期代偿和集中井喷,各高速和景点想不“人满为患”都难。

 

当此之时,计划泡汤,也许也没那么遗憾——有些人的计划“算”得很细,却没算到一点,那就是出去了也是加入“人从众”的队伍,给“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景观做“贡献”:去海滩,没有无边惬意,只有“下饺子”;去桥上,没法领略胜景,只有“人挤人”……

 

▲五一假期首日,小学生爬长城,突发灵感在风中写起“长城游记”。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当旅行愉悦感被“堵”与“挤”拉到了负值,当“生活黄历”上标注着几个大字——“今日不宜扎堆出游”,与其压低旅游体验预期扎进人堆里,不如错峰出行,另择时机出游,这也是对自己的出行体验负责。

这次计划泡汤的,当然不止这“8万人”——这只是单平台的估算数据。或许这里面很多人会认为,假期没法出去玩也是缺憾。但有缺憾,没什么。

 

“人的一生大多以缺憾为主轴,在时光中延展、牵连而形成乱麻。常常,我们越渴慕、企求之人事,越不可得。年轻时,我们自以为有大气力与本领搜罗奇花异卉,饱经风霜后才懂得舍,专心护持自己院子里的树种”,这是作家的鸡汤式感悟。但投射到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中,跟假期旅行计划泡汤对照着看,未尝不是箴言。

 

留点遗憾,下次补全,缺憾也许只是下次偿愿的“指南”。

 

某种程度上,这涉及的,也是“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的权衡。暂时难如愿,下次再实现,得到的出行体验层面的反馈也会更佳。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五一”的出游旺势,跟国内疫情防控的行之有效有着重要关系,也反映了中国旅游消费市场的活力。对个体而言,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只要肯错峰、不扎堆,来“一场说走就走还舒适的旅行”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既来之则安之”,既无法去之亦安之,别纠结,且淡定——毕竟,未来尚有可期。

 

□仲鸣(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