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落幕的青岛马拉松赛出现“冠亚冠风波”。图/社交媒体


组委会发布公告澄清和改判,主裁判也发文致歉,青岛马拉松“冠亚军风波”总算告一段落。


或许还有人对竞赛规则的适用感到疑惑,也有人对赵长虹成绩被取消感到遗憾,但组委会的最新公告清晰明了,之前的争议声可以停停了。


首先,青岛马拉松组委会提到了世界田联的一条竞赛规则,“判定运动员的终点名次,应以其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任何部位抵达终点后沿垂直面的顺序为准。”赵长虹率先撞线,正常情况下理应是冠军,组委会承认了这一点,这也符合普通人的惯有认知。


为何最终取消了赵长虹的冠军成绩和名次?最关键的原因是号码布的佩戴错误。


2021年青岛马拉松的竞赛规程明确规定,参赛者的大号码布必须佩戴在胸前,而赵长虹的计时号码布佩戴在了身后。主裁判的致歉声明也特别提到,在检录过程中,裁判员对精英领跑员的检查不够细致,天气原因也导致了雨衣等的遮挡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号码布佩戴上的问题,加上对领跑员的认知不够准确,没有及时制止号码布的错误佩戴行为。


或许有人认为,赵长虹的号码布之所以佩戴不规范,和赛事合作方的要求、精英领跑员的身份有关,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无心之失。不过规则就是规则,既然号码布佩戴错误,取消成绩也算是有理有据。至于裁判员的疏忽等责任,则是另一码事,可由组委会作出处罚,与对运动员的判罚并不冲突。


简而言之,今年的青岛马拉松之所以出现“冠亚军风波”,既要归因于当值裁判员的疏忽,没有及时发现错误佩戴号码布的行为,运动员本身也缺乏对规范佩戴号码布的重视。等到事情发生后,裁判员和组委会的处理又过于仓促和草率,这才导致了争议不断。


今年4月11日举行的徐州马拉松暨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记者曾现场目睹过国内最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执裁水平。


来自各支省队的100多名国内马拉松高手参与角逐,现场的检录工作严格而又有序,裁判员会仔细检查每一名运动员的号码布。当时,某支省队的队服印字超过规范长度,裁判员和领队及时沟通,通过贴胶带等方式进行了遮挡。按照选拔赛的规定,运动员需要前后各佩戴一个号码布,其中一名运动员只佩戴了一个,另一个忘在酒店,裁判员也及时指出问题,并在赛前完美协调解决。


如果国内的马拉松赛事都能在执裁水平上,向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看齐,号码布佩戴不规范的行为在检录时就会被发现,赵长虹因此丢冠的事情、由此引起的冠亚军风波也断然不会发生。


从这个角度讲,青岛马拉松的“冠亚军风波”以及由此带来的规则讨论,其实并非坏事。


有了因错误佩戴号码布导致丢冠的前车之鉴,今后运动员们无论参加何种规格的赛事,定能更加注意此类细节,避免不必要的违规行为。而对广大裁判员来说,执裁时需要重视哪些不规范行为,争议发生后又该如何及时通过竞赛规则、规程给出有理有据的判罚,一定能从此事吸取经验教训。


长远来看,“冠亚军风波”的案例是一次偶然的试错,让马拉松赛事的各方参与者发现了长久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和规则漏洞,为运动员、裁判员、赛事组织者等敲响了警钟。有了这次试错的宝贵经验,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定会愈发有序和规范。


新京报体育评论员 徐邦印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赵琳